北京市乡镇企业管理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3 11:29:11   浏览:845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乡镇企业管理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修正)

北京市府农林办 市财政局 市物


北京市乡镇企业管理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修正)
北京市府农林办 市财政局 市物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乡镇企业管理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国家计委、财政部制定的《乡镇企业管理费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凡由乡(镇)、村集体举办的乡镇工业企业,以及由乡镇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投资的联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中外合资等企业中的工业企业均应按本细则提取和交纳乡镇企业管理费。
经审计确属亏损的企业,由县(区)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免交乡镇企业管理费。
第三条 乡镇企业按销售收入的总额的0.1%的比例提取,交纳乡镇企业管理费在销售收入中列支。
第四条 乡镇企业实行中外合资后由中方按其投资比例交纳管理费。计算公式为:
中方应缴 合资企业 乡镇企业占合资 提取管理
= × ×
管理费 销售收入 企业投资比例 费的比例
第五条 乡镇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共同投资联合经营的,且乡镇企业投资所占比例为51%以上(含51%)的,按乡镇企业投资比例提取、交纳管理费。计算公式为:
应 缴 联营企业 乡镇企业占联营 提取管理
= × ×
管理费 销售收入 企业投资比例 费的比例
乡镇企业之间联合经营的企业,提取的管理费按投资比例交纳。
第六条 乡镇企业应按当月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足额提取和交纳乡镇企业管理费。
第七条 收取的乡镇企业管理费纳入市、县(区)财政预算管理,按京财综(1994)941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并实行收支两条线和年度审计制度,严格控制开支范围。
乡镇企业管理费由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负责收取,也可以委托其他职能部门代收,代收费用在收取的管理费中列支。收取的乡镇企业管理费应按规定的比例分别上缴市、县(区)、乡(镇)财政,纳入预算管理。具体比例是:乡(镇)50%、县(区)40%、市10%。
第八条 收取乡镇企业管理费必须出示北京市收费许可证并使用由北京市财政局印制的“北京市行政性、事业性收费收据”。不出示收费许可证或不使用专用收据的,乡镇企业可以拒付。
专用收据由财政部门发放和管理。
第九条 乡镇企业管理费除用于补助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经费不足(即虽经编制部门定编,但财政拨款依然不足)外,其余部分应主要用于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具体范围主要包括补充以下经费的不足:(1)乡镇企业职工培训、人才交流、技术信息交流、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
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应用等费用;(2)为乡镇企业服务所需检测仪器的购置和有关费用;(3)乡镇企业展览及样品费用;(4)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经费;(5)先进技术设备的购置、引进国外智力、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发、创名牌产品等的经费;(6)乡镇企业发展周转金
和重点项目贷款的贴息;(7)用于对乡镇企业家、乡镇企业名优产品以及为发展乡镇企业做出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
乡镇企业管理费不准用于非生产性开支,如购置小汽车、购房等。
第十条 乡镇企业管理费的使用,应由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于本年度末提出下一年度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予以核拨。
第十一条 为加强对乡镇企业管理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每年由市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物价、财政等部门对乡镇企业管理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县(区)每季度要对乡镇检查一次。
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应按季度汇总乡镇企业管理费的收取情况并每半年将乡镇企业管理费的收取、使用情况报同级财政部门和上一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本细则所规定的内容,分别由市农办、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乡镇企业局按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农林办公室、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物价局、北京市乡镇企业局关于修改《北京市乡镇企业管理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京政农发〔1998〕025号、京财综(1998)1656号 1998年7月28日

通知
郊区各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公司):
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计价费〔1997〕2500号)“关于第一批降低22项收费标准的通知”的精神,对《北京市乡镇企业管理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进行了修改。修改的具体内容是:
1.将第三条修改为“乡镇企业按销售收入的总额的0.1%的比例提取,交纳乡镇企业管理费在销售收入中列支”。
2.将第八条第二款修改为“专用收据由财政部门发放和管理”。
特此通知。



1995年1月1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勘察设计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等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勘察设计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等



各区县建委、财政局、规划局、市属勘察设计单位: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和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我局会同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根据财政部制定和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结合我市勘察设计行业的特点,制定了《北京市勘察设计单位会计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自1994
年7月1日起执行。凡与本制度有抵触的,均按本制度执行。

附件:北京市勘察设计单位会计制度(第一部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勘察设计单位会计工作管理,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的精神,结合我市勘察设计行业现行财会工作实际情况和深化改革的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我市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勘察设计单位。(以下简称单位)。
第三条 会计核算以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单位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并以单位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第四条 本制度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度。按月分期结算帐目,按季编制会计报表。从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
第五条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境外设派出机构、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帐位本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六条 会计记帐采用借贷记帐法。
第七条 会计记录使用中文。必须使用其它一种文字的,可与中文同时使用。
第八条 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会计机构,配备合格的财会人员。按照北京市财政局颁发的会计工作达标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一 般 原 则
第九条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第十条 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符合有关各方了解行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勘察设计单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第十一条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确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方法前后期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不得随意变动。如需变动,应在财务报告中对变动原因和变动情况作出说明。
第十二条 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于当期内及时进行,不得脱节,不得延至后期或提前到前期。
第十三条 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第十四条 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十五条 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第十六条 营业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相互配合一致。
第十七条 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第十八条 会计核算应当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第十九条 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分别核算,分项目反映并在财务报告中重点说明。

第三章 资 产
第二十条 资产是单位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它权利。
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
第二十一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1.现金及各种存款应按实际收入和支出数记帐。
2.短期投资是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它投资。有价证券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帐,并以帐面余额在财务报表中列示,当期的有价证券收益以及有价证券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与帐面成本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其它应收款、预付货款、待摊费用等。
应收及预付款项应按实际发生额记帐,并按营业与非营业性进行分开明细核算。
应收帐款可按其年末余额和规定比例提取坏帐准备金。坏帐准备金在财务报表中作为应收帐款的备抵项目列示。
待摊费用应当按受益期未摊销余额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列示分摊。
各种应收预付款项应及时清算、催收、定期对帐核实。经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已提坏帐准备金的应冲销坏帐准备金;未提坏帐准备金的,应作为坏帐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4.存货是指单位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产品,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及各类料材、低值易耗品等。
各种存货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帐。采用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方法进行核算应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各种存货发出时,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计价。
各种存货应当定期进行盘点,对发生的盘盈、盘亏及过时、变质、毁损等需要报废的,应当及时进行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二条 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投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它投资。
1.股票投资和其它投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2.债券投资应当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记帐,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应计利息的,将这部分利息单独记帐。
溢价或折价购入的债券,其实际支付的款项与债券面值的差额应在债券存续期内分期摊销。
债券投资存续期内的应计利息,以及出售时收回的本息与债券帐面成本及尚未收回应计利息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3.单位对投资分得的利润或股利,应记入投资收益,长期投资应当在会计报表中分别列示。
第二十三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仪器仪表、工具器具等。
1.固定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帐。
2.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证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3.其它单位转入的固定资产,按转出单位帐面原价入帐。如其评估确认的价值大于原帐面价值,则按评估价值入帐。
4.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改扩建的,以固定资产原价加改扩建中全部支出减改扩建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价值。
5.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入帐。
6.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比照自有固定资产核算并在会计报表中附注说明。
7.单位应参照《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应在会计报表中分别列示。
8.购入的固定资产或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发生的实际支出应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列示。
9.固定资产应定期清查盘点,对所发生的盘盈、盘亏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并对所发生的净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四条 无形资产是指单位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购入的无形资产,应按实际成本入帐;接受投资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评估确认或合同约定的价格记帐;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按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记帐。
各种无形资产应在单位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未摊销余额在会计报表中列示。
第二十五条 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如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单位在筹建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除应计入有关财产物资价值外,应作为单位的开办费入帐。并在单位开始生产经营以后的一定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应在租赁期内平均摊销。
尚未摊销的递延资产应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列示。

第四章 负 债
第二十六条 负债是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第二十七条 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第二十八条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货款,预收勘察设计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预提费用、住房周转金、其它应付款及预收款项等。
各项流动负债应按实际发生额记帐。
流动负债的余额应在会计报表中分项列示。
第二十九条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项等。应付引进设备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等应视同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应当区分借款性质按实际发生额记帐。
发行债券时,应当按债券的面值记帐。债券溢价或折价发行时,实收价款与面值的差额应当单独核算,在债券到期前分期冲减或增加各期的利息支出。长期负债应当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在会计报表中分项列示。
将于一年内到期偿还的长期负债应当在流动负债下单列项目反映。

第五章 所 有 者 权 益
第三十条 所有者权益是单位投资人对本单位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单位投资人对单位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第三十一条 投入资本是投资者实际投入单位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
投入资本应当按实际投资数额入帐。发行股票的股份制单位应当按股票面值入帐。
投入资本的形式可以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形式作价投资。
国家拨给单位的专项拨款,除另有规定者外,应当作为国家投资入帐。
第三十二条 资本公积金包括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
第三十三条 盈余公积金是指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应按实际提取数记帐。
第三十四条 未分配利润是指单位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第三十五条 投入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的各个项目,应当在会计报表中分项列示。如有未弥补亏损,应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减项反映。

第六章 收 入
第三十六条 收入是单位在提供勘察设计成果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包括勘察设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
单位的勘察设计收入是工程勘察与设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包括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和岩土工程收入,四技活动收入及其它多种经营收入等。
第三十七条 单位应合理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并将已实现的收入及时入帐。
单位根据行业的特点分别不同情况,对成果已经提交、工程已经交付、劳务已经提供,同时收讫或取得收取价款的凭据等,视收入的实现确认营业收入。
长期合同工程(包括劳务),一般根据完成进度法或完成合同法合理确认营业收入。
第三十八条 营业收入退回,营业收入折扣和营业收入折让,应作为营业收入的抵减项目记帐。当期发生的销售抵减项目,不论是属于本期还是以前期间发生的,都应抵减当期的营业收入。
第三十九条 各项营业收入应按勘察设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分别核算。同时经营几种基本业务的单位,应按每种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记帐。其它业务收入中占全部收入比重较大的应分别列示。
第四十条 当期实现的营业收入,应与当期发生的成本、费用以及按当期已实现的各种营业收入所计算的税金相对应。并将这些成本、税金、费用单独核算,在报表上单独反映,不得抵减营业收入。

第七章 成 本 费 用
第四十一条 单位为提供勘察设计成果和劳务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它支出记入经营成本。
为提供勘察设计成果和劳务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分配记入经营成本。
第四十二条 单位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直接记入当期损益。
管理费用:包括由单位统一负担的单位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技术开发费、咨询费、董事会费、诉讼费、审计费、业务招待费,坏帐损失、上交上级管理费、税金以及按有关规定的其它费用。
销售费用包括: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应当由单位负担的差旅费、广告费、运输费、保险费等和其它经费。
财务费用包括:单位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银行手续费等。
第四十三条 生产经营过程中,凡应由本期负担而尚未支出的费用,应作为预提费用计入本期成本费用;凡已支出,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应作为待摊费用,分期摊入成本费用。
第四十四条 单位应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适合于本单位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动。
第四十五条 单位应当按实际发生额核算费用和成本。必须分清本期成本、费用和下期成本,费用的界限,不得任意预提和待摊费用。采用定额成本或计划成本方法的,应合理计算成本差异并按月调整为实际成本。
单位必须分清各种业务成本的界限,分清各种产品成本、在产品成本和商品成本的界限,不得任意压低或提高在产品和商品的成本。
第四十六条 应正确、按时地将已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成本作为营业成本,连同期间费用结转当期损益。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各项目应在会计报表中分项列示。

第八章 利 润
第四十七条 利润是单位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1.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附加税费后的余额。
2.投资净收益是指单位对外投资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
3.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的余额。
第四十八条 当年实现的利润加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为可供分配的利润,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配。
第四十九条 如发生亏损,应按规定的程序弥补。未弥补部分应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列示。
第五十条 利润的构成和利润分配各项目,应当在会计报表中分项列示。仅有利润分配方案,而未最后决定的,应当将分配方案在会计报表中附注说明。

第九章 财 务 报 告
第五十一条 财务报告是反映勘察设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
1.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以及其它有关附表。
2.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勘察设计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应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类别分项列示。
3.损益表是反映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损益表的项目,应按利润的构成和利润分配各项目分项列示。
4.财务状况变动表是综合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营运资金来源和运用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财务状况变动表的项目分为营运资金来源和营运资金运用。营运资金来源与营运资金运用的差额为营运资金增加或减少净额。
营运资金来源分为利润来源和其它来源,并分项列示。营运资金运用分为利润分配和其它用途,并分项列示。
单位也可以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收入和支出情况的会计报表。
第五十二条 会计报表各项目必须按本制度规定填写,采取前后两期对比方式填列,上期项目分类和内容与本期不一致时,应按本期项目和内容要求调整上期数。
会计报表应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帐簿记录和其它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第五十三条 单位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特殊情况不宜合并的,可不予合并但应将其会计报表附后与本单位报表一并报送。
合并报表时应注意抵消重复反映的数字和项目。
第五十四条 财务情况说明书应与会计报表一并编制。主要说明的内容:
1.单位生产经营以及盈亏、利润分配情况;
2.资金增减与周转情况;
3.投资及股本结构与变动情况;
4.成本、费用及销售变动情况;
5.税金缴纳情况;
6.单位生产经营中的重大变更事项;
7.其它财务处理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五十五条 单位向外编制会计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钉成册,加盖公章,并经本单位法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
年度会计报表接受有关部门进行年审。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本制度由北京市财政局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五十七条 本制度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勘察设计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第二部分)

一、说 明
(一)勘察设计单位应按本制度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财务报表指标汇总、及以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报表格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查阅帐目、实行会计电算化。各单位不要随意改变或打乱重编。在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三)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时,应填列会计科目名称,或同时填列会计科目名称和会计科目编号,不得只填会计科目编号不填会计科目名称。
(四)各单位对于明细科目的设置,除本规定已有明确列示以外,可根据各自需要自行决定。
附注:
1.有调剂外汇业务的单位,可以增设“外汇价差”科目。
2.统一核算的单位或有独立核算的附属企业的单位,可以增设“拨付所属资金”科目,附属企业可以相应增设“上级拨入资金科目”。

二、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
序 | 编 | |序 | 编 | |序 | 编 |
| | 科目名称 | | | 科目名称 | | | 科目名称
号 | 号 | |号 | 号 | |号 | 号 |
--|----|------|--|----|--------|--|----|-------
| |一、资产类 | | |二、负债类 | | |四、成本类
1 |1101|现金 |23|2201|短期借款 |44|3401|勘察设计成本
2 |1102|银行存款 |24|2203|应付票据 |45|3421|其它业务支出
3 |1109|其它货币资金|25|2204|应付帐款 | | |
4 |1111|短期投资 |26|2206|预收帐款 | | |五、损益类
5 |1121|应收票据 |27|2207|预收勘察设计收入|46|3501|勘察设计收入
6 |1122|应收帐款 |28|2209|其它应付款 |47|3511|其它业务收入
| | | | | | | |
7 |1125|坏帐准备 |29|2211|应付工资 |48|3531|营业税金及附
| | | | | | | |加
8 |1126|预付帐款 |30|2214|应付福利费 |49|3541|销售费用
9 |1129|其它应收款 |31|2221|应交税金 |50|3542|管理费用
10|1133|材料 |32|2223|应付利润 |51|3543|财务费用
11|1135|低值易耗品 |33|2229|其它应交款 |52|3551|投资收益
12|1137|商品 |34|2231|预提费用 |53|3561|营业外收入
13|1139|委托加工物资|35|2241|住房周转金 |54|3562|营业外支出
14|1141|待摊费用 |36|2251|长期借款 | | |
15|1151|长期投资 |37|2261|应付债券 | | |
16|1161|固定资产 |38|2271|长期应付款 | | |
| | | | | | | |
17|1162|累计折旧 | | |三、所有者权益表| | |
| | | | | | | |
18|1163|固定资产清理|39|3301|实收资本 | | |
19|1165|在建工程 |40|3311|资本公积 | | |
20|1171|无形资产 |41|3313|盈余公积 | | |
21|1175|递延资产 |42|3321|本年利润 | | |
| | | | | | | |
| |待处理财产损| | | | | |
22|1181| |43|3322|利润分配 | | |
| |溢 | | | | | |
-----------------------------------------------

三、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第1101科目 现 金
(一)本科目核算勘察设计单位(以下简称“单位”)的库存现金。
(二)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帐,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日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全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进行核对,做到帐款相符。
(三)单位收入现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单位内部各部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在“其它应收款”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第1102科目 银行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各种款项。
(二)单位应按照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名称、存款种类、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帐”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日逐笔登记,并结出帐面余额。“银行存款日记帐”,应定期与银行对帐单核对;月度终了,企业帐面结余与银行对帐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必须逐
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三)有外币存款业务的单位,可在本科目下设置“人民币存款”和“某种外币存款”两个明细科目。
(四)单位的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等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第1109科目 其他货币资金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本票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等其它货币资金。
(二)本科目的借方核算单位实际发生的其它货币资金支出,贷方核算实际转销的其他货币资金。本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单位实际发生的其它货币资金支出数。
(三)本科目应设置“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等明细科目,并按存款的开户银行,本票、汇票的收款单位及在途资金的汇出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第1111科目 短期投资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购入能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包括各种股票、债券等。
(二)单位购入的各种股票、债券,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单位取得股票,如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宣告发放,未支取的股利,应作为应收款处理。单位按实际成本(即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已宣告发放的股利)借记本科目,按应收取的股利,借记
“其它应收款”科目,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单位收到发放的股利和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投资收益”科目。
单位转让、出售股票、债券,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照帐面实际成本,贷记本科目,按未支取的股利,贷记“其它应收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债券到期,收回本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和“投资收益”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短期投资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1121科目 应收票据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因结算各种业务而收到的各种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收到的支票应存入银行,并记入“银行存款”科目,不包括在本科目之内。
(二)单位收到应收票据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等科目。应收票据到期按票面金额收到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如为带息票据,按到期收到的本息,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和“财务费用”科目。
(三)单位将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由银行扣除贴现息后将净额存入存款户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贴现息部分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票据的帐面金额,贷记本科目。
如应收票据是带息票据,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帐“银行存款”科目,按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部分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因承兑人的银行帐户不足支付,申请贴现的单位收到银行退回的应收票据和支款通知时,按所付本息借记“应收帐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如果申请贴现单位的银行存款帐户余额不足,银行作逾期贷款处理时,借记“应收帐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四)各种应收票据应按不同的货币分别设帐进行明细核算。
(五)单位应设置“应收票据登记簿”,逐笔记录每一应收票据的种类、号数和日期、票面金额和货币单位、付款人、承兑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到期日期和利率、贴现日期、贴现率和贴现净额,以及收款日期和收回金额等资料。应收票据到期收清票款后,应在“应收票据登记簿”内
逐笔注销。
第1122科目 应收帐款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因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帐款。
(二)本科目应按不同的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帐。发生此类业务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收入”等科目。
如果单位应收款改用商业汇票结算在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时,借记“应收票据”,贷记本科目。
(三)应收帐款应由经手人员或经手单位负责收回。对于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按规定确认为坏帐时,经批准,借记“坏帐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
第1125科目 坏帐准备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提取的坏帐准备。
(二)单位年度终了时,应根据“应收帐款”等科目的年末余额的1%提取,计算单位应提取的坏帐准备。单位于第一年提取坏帐准备时,应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在以后年度提取坏帐准备时,如应提取的坏帐准备金额大于本科目的帐面余额的,应当按其差额,借记“
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如应提取的坏帐金额小于本科目帐面余额的,应当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三)按规定确认为坏帐的,经批准应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等科目。
(四)已确认并转销的坏帐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借记应收帐款,贷记本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帐款”。
(五)本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应作为“应收帐款”科目的减项反映。
第1126科目 预付帐款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货单位的帐款。
(二)单位按照合同规定预付帐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单位收到所购货物,应按全部货款借记“材料”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补付货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退回多付的货款时,做相反分录。
(四)本科目应按不同的供应单位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1129科目 其他应收款
(一)本科目核算除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帐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备用金、存出保证金、应收赔偿款等。
(二)单位发生其他各种应收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收回各种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项目分类,按不同的债务人设户,进行明细核算。
第1133科目 材 料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库存的各种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等实际成本。单位因受托加工而收到的原材料、零配件等,不在本科目核算,而在“3139科目”、“委托加工物资”中核算。
(二)单位购入并验收入库的材料,按照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科目。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或分批实际等方法计算确定。材料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应在当
年会计报告中加以说明。上述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核算的计价方法,也适用于低值易耗品等,发出材料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单位的各种材料,应定期清查盘点,发现盘盈、盘亏、毁损的,应查明核实处理。盘盈的材料,应借记本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等查明原因后,再进行处理。盘亏或毁损的材料的核算,作为盘盈相反的分录。
(四)本科目应按照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设置材料明细帐(或材料卡片),材料明细帐根据收料凭证和发料凭证逐笔登记入帐。
(五)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核算的单位,可增设“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等科目进行核算。
(六)本科目的期末余额为期末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第1135科目 低值易耗品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在库的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品,如管理用具、办公用品、工具等。
(二)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和基建部门转入的低值易耗品都应办理入库验收手续,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有关科目。
(三)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或者分次摊销的方法入帐。一次摊销的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将其全部价值摊入有关成本费用科目,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报废时,将其残值冲减有关成本费用科目。
分次摊销的低值易耗品,领用时借记“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摊销期一年以上),贷记本科目。报废时,将收回的残值冲减有关成本费用科目。
分次摊入有关成本费用科目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
(四)在用低值易耗品,以及使用部门退回仓库的低值易耗品,应加强实物管理,并在备查簿上进行登记。
(五)低值易耗品应按照类别、品种、规格进行数量和金额的明细核算。
(六)本科目的期末余额,为期末时所有在库低值易耗品在库未用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第1137科目 商 品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包括接受来料加工的代制品在生产过程结束验收后,同单位的商品,各种经销商品以及单位购入不需要进行任何加工和装配,就可以作价或与本单位的产品配套出售的外购商品,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单位购入或生产完成并已通过验收的商品,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销售发生的商品,借记“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营业收入”科目。月份终了,结转成本时,应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或者分批实际等方法,计算销售商
品的实际成本,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委托外单位加工商品,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单位在清查盘点中发现的商品盘盈、盘亏,应按实际成本和进价,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待查明原因后,再按规定进行处理。
(四)本科目应按商品种类、名称、规格等设置明细帐。
第1139科目 委托加工物资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
(二)发交外单位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应付的加工费用和应负担的运杂费等,都应计入本科目的借方,并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物资实际成本和退回物资的实际成本,应借记“材料”等科目,贷记入本科目。
(三)本科目按加工合同和受托加工单位设置明细帐,记录发出物资的品名、数量、实际成本、发生的加工费用、运杂费等,退回物资的实际成本以及加工完成的物资实际成本等资料。
(四)本科目的期末余额,为委托外单位加工但尚未完成的物资的实际成本和发出加工物资的运输费等。
第1141科目 待摊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一般包括预付保险金、预付租金、低值易耗品摊销、固定资产清理费用等,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费用应在递延资产科目核算。
(二)单位发生各项待摊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等科目。
(三)待摊费用应按照费用项目的受益期分期摊销。摊销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1151科目 长期投资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它投资。
(二)债券投资应按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记帐。和其他投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三)本科目设置以下四个明细科目:
1.股票投资;
2.债券投资;
3.其他投资;
4.应计利息。
(四)股票投资:单位进行股票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股票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如含有已宣告发放的股利的,应按认购股票的实际成本(即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已宣告发放的股利),借记本科目(股票投资)按应收的股利,借记“
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股票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收到发放的股利,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应根据接受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按持股比例计算本单位所拥有的权益的增加额,借记本科目(股票投资),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接受投资单位的所有者
权益减少,作相反分录。分得的股利,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股票投资)。
(五)债券投资:单位进行债券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债券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含有债券利息的,应将这部分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应计利息后的差额,借记本科目(债券投资),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债券应计的利息应区别情况处理:
面值购入的债券,应将应计的当期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单位溢价或折价购入的债券,其溢价或折价应当在债券存续期间内分期摊销。溢价购入的债券,按当期应计的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按当期应分摊的实际支付价款中溢价部分,贷记本科目(债券投资),按其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折价购入的债券,按当期应计利息
,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按当期应分摊的实际支付价款中的折价部分,借记本科目(债券投资),按应计利息与分摊数的合计数,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债券到期收回本息,按本息合计,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券本金部分,贷记本科目(债券投资),按已计利息部分,贷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按未计利息部分,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六)其他投资:单位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其他投资),借记“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单位向其他单位投出的现金、材料、无形资产等,借记本科目(其他投资),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无形资产”等科目。
收到其他投资分得的利润,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比照股票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收回其他投资,借记“固定资产”“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收回投资数与帐面数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七)本科目应按股票、债券种类和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第1161科目 固定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原价。
单位应依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目录,作为核算的依据。
(二)固定资产应分为生产经营用和非生产经营用两大类,并参照《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表》结合单位管理需要选择适合的分类方法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三)单位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帐原价:
1.购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或售出单位原价(扣除原安装费用),支付的包装费,运杂费和安装成本等记帐。
2.自建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入帐。
3.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入帐。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及发生的运杂费,安装调试费之和入帐。
5.在原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帐面价值,减去改、扩建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加上改、扩建而增加的支出后入帐。
6.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其市场价格或捐赠方提供的有关凭据确认的价值,及捐赠时发生的费用之和入帐。
7.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入帐。
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利息和有关费用,在未交付使用或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应计入其资产的价值。在此之后发生的,计入当期损益。
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记帐,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四)单位已入帐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不得任意变动其帐面价值:
1.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重新估价;
2.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
3.将固定资产一部分拆除;
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5.发现原计固定资产价值有误。
(五)纳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需安装的固定资产,先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再转入本科目。
自建完竣工验收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单设明细科目核算,交付使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在建工程”、“长期应付款”等科目。租赁期满,如合同规定所有权归承租单位。应将固定资产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转入有关明细科目。
接受捐赠的,按固定资产的确认原值,借记本科目,按估计的折旧,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借记本科目,按估计折旧,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六)单位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减少的固定资产应按其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值,贷记本科目。
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应按重估确认价值,借记“长期投资”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借记本科目。
盘亏的固定资产,按其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本科目。
(七)单位应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或“固定资产卡片”,对其进行明细核算。
第1162科目 累计折旧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二)单位应根据规定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等,按月计算折旧,并按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分别借记“勘察设计成本”、“其它业务支出”、“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单位在月份内增加或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折旧,从下月起计算折旧;月份内减少或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照计折旧,从下月起停计折旧。
(四)固定资产折旧足额后,仍可继续使用的,不再计算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补计折旧。
(五)固定资产因扩充、翻新或技术改革等原因而调增原价的,应按调增后的原价减去已提折旧和估计残值后的金额,除以相应延长后的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年折旧额;如增值后的固定资产不延长使用年限的,则应按原尚可使用年限计算。
(六)本科目只进行总分类核算,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第1163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
(二)上列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按其净值,借记本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清理中发生的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的出售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清理后的净收益,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净损失则需区别处理,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所损失的,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属于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按被清理的固定资产设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1165科目 在建工程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进行各项工程,包括固定资产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大修理工程等,所发生的实际支出。单位购入需安装的固定资产,也应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设置(预付工程款)、(未完工程支出)(工程物资)等明细科目,并按工程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单位购入为工程用的物资,借记本科目(工程物资),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领用时,借记本科目(未完工程支出——××工程),贷记本科目(工程物资)。
(四)单位进行工程所领用和发生的其它支出,借记本科目(未完工程支出——××工程),贷记“材料”、“商品”、“应付工资”、“银行存款”、“长期借款”、“应交税金”等科目。
(五)单位出包工程,按合同规定付工程价,款借记本科目“预付工程款——××工程”、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工程完工收到承包单位帐单、补付或补记工程价款、也作以上同样分录。
(六)单位支付工程借款的利息,分别情况处理,属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计入工程造价、借记本科目“未完工程支出——××工程”、贷记“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科目;办理竣工决算后发生的,借记“财务费
用”科目、贷记“长期借款”……同上等科目。用外币借款进行工程发生的汇兑差异也视同利息处理,如少付人民币时应作相反会计分录。
(七)工程完工办理决算,按工程的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自建工程,贷记本科目(未完工程支出——××工程):出包工程、贷记本科目(预付工程款——××工程)。
(八)本科目余额反映未完工程或虽已完工但未办决算的工程实际支出,以及剩余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
第1171科目 无形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商誉等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
(二)单位按规定摊销无形资产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期末余额为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的价值。
(三)单位购入或自行创造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各种无形资产,应按实际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其它单位投资转入的无形资产,应按评估确认的价值入帐,借记本科目,借记“实收资本”科目。单位已入帐的无形资产向外投资,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单位向外转让已入帐的无形资产,其转让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结转转让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六)本科目应按无形资产类别设置明细帐。
第1175科目 递延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所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如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及修理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二)单位在筹办期间发生的费用,应借记本科目(开办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开办费)。
(三)单位发生的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和固定资产和修理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材料”、“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和“在建工程”等科目;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照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1181科目 待处理财产损溢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本科目应设置(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明细科目。
(二)盘盈的各种材料、“商品、固定资产等,借记“材料”、“商品”、“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
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商品、固定资产等,借记本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贷记“材料”、“商品”、“固定资产”等科目。
(三)各种盘盈、盘亏和毁损的财产物资,按规定程序批准后进行转销:
流动资产盘盈,借记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固定资产盘盈,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科目;
流动资产盘亏、毁损,扣除残料价值、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的净损失,属于一般经营损失部分,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非常损失部分,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固定资产盘亏、毁损,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材料物资在运输途中的短缺与损耗,除合理的途耗计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外,能确定由过失人负责的,应自“材料”等科目转入“应付帐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外,尚待查明原因和需要报经批准才能转销的损失,先通过本科目核算。查明原因后,再分别处理:属于应由
供应单位、运输机构、保险公司或其它过失人负责赔偿的损失,借记“应付帐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应将扣除残料价值和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无法收回的按规定报经批准后,
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如为借方余额为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损失;如为贷方余额,为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溢余。
第2201科目 短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借入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借款。如属外汇借款,可在本科目下单设“外汇借款”明细核算。
(二)单位借入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归还借款时作相反分录。
(三)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债权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在明细科目下,再按借款种类和不同货币设置明细帐进行核算。
第2203科目 应付票据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对外发生债务时所开出或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二)单位开出或承兑票据时,借记“应付帐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银行承兑票据的手续费时,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应付票据到期支付票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开出或承兑的应付票据如为带息票据,应于每月月终计算其应付
利息,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票据到期支付本息时,应按该项应付票据的帐面金额,借记本科目,按已经计算入帐的应付利息,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按尚未计算入帐的应付利息,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
票据期限不长、利息不大也可于到期支付利息时,一次计入“财务费用”科目。
(三)单位应设置应付票据备查簿,详细登记每一应付票据的种类、号数、签发日期、到期日、票面金额、合同交易号、收款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以及付款日期和金额等详细资料。应付票据到期结清时,应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第2204科目 应付帐款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因购买材料物资和接受劳务供应等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二)单位因购买材料物资等而发生应付帐款时,应根据有关凭证,借记“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单位接受供应单位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付未付款项时,应根据供应单位的发材票帐单,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单位偿付应付帐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单位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抵付应付帐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不同的供应单位设置明细帐。
第2206科目 预收帐款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向有关单位预收的货款订金及预收工程款项。
(二)单位按照合同规定预收款项时,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销售实现时,应按销售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有关单位补付的货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退回多付的货款,作相反分录。
(三)本科目应按不同的单位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2207科目 预收勘察设计费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向建设单位预收的勘察设计定金等。
(二)单位按照合同规定预收款项时,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单位勘察设计收入实现,借记本科目,贷记“勘察设计收入”。
(三)本科目应按不同的建设单位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2209科目 其他应付款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除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应付工资、应缴纳税金、预收帐款、预收勘察设计收入以外的其他各种应付、暂收款项,包括存入保证金、应付租金、应付赔偿费、应付工会经费等。
单位发生的各种应付,暂收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本科目应按其他应付款的项目分类,并按不同的债权人设置明细帐。
第2211科目 应付工资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
(二)单位应根据规定的工资标准、奖励津贴等制度、计算本月应付的职工工资。本月应付的职工工资,不论是否全部在本月内支付,都应在本月内记入本科目。按规定应付职工的奖金、国家发放的物价补贴等,也在本科目内核算。
(三)单位应付的职工工资以及应付职工的上述各项补贴等,应按职工的工作性质、工作部门、服务对象等进行分配,借记“勘察设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支出”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单位实际支付工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
”科目。
职工在规定期限内未领取的工资,借记“现金”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从应付工资中扣还的各种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不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发给职工的款项,如医疗费、福利补助、离退休费等不在本科目核算。
(四)本科目应设置明细帐,根据单位具体情况进行明细核算。
第2214科目 应付福利费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按工资总额和规定标准从成本中提取的福利费。
(二)单位从成本中提取福利费时,借记“勘察设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支付职工或医院医药卫生费用,职工困难补助或其他给职工个人福利性支出及医务、福利人员工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工资”等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余额为福利费的结余。
第2221科目 应交税金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应交的各种税金,包括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所得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
(二)单位销售产品时应交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应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本科目。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的税金,也应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其本科目。
单位应交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应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需要按月分摊,应借记“待摊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单位交纳的印花税以及其它不需预计应交数的税金,不在本科目核算。
单位从职工工资中代扣的个人所得税,应予扣交时,借记“应付工资”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不在本科目核算。
单位交纳所得税时,应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所得税)。
单位应交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单位交纳的各种税金(包括预交所得税),应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单位与税务机关结算或结算后补交的税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退回多交的税金,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税金种类分设明细帐。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为多交的税金,贷方余额为未交的税金。
第2223科目 应付利润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应付给投资者的利润。包括应付国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投资利润;单位与有合同或协议而联营,合作的单位应分得的利润。
(二)单位在计算出应支付的利润时,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为多付利润,贷方余额为未付利润。
(四)本科目应按投资单位名称,投资人姓名分户设置明细科目。
第2229科目 其他应交款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除应交税金,应付利润以外的其他应上交款项,如应交教育费附加、车辆购置附加费上交管理费等。
(二)单位计算出应交的各种款项,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利润分配”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上交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本科

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绥化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民政府


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绥化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绥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绥化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






绥化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为保证在重大动物疫情侵入或发生时,能够做到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急处理,防止疫情扩散,最大限度地减轻危害,保障畜牧业生产,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1.0 应急指挥机构

  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为同级政府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农业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畜牧兽医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农委、市财政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司法局、市林业局、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委宣传部、市

工信委、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商局、市监察局、市科技局、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绥化军分区后勤部、武警绥化市支队、省农垦绥化管理局、哈尔滨铁路局绥化车务段等单位负责人组成。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市畜牧兽医局,负责按照市应急指挥部要求,具体制定防治政策、措施,部署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工作,并督促各地、各部门按要求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各县(市、区)政府相应建立应急指挥机构,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有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2.0 疫情报告

  本预案所指重大动物疫病是指:

  2.1 一类动物疫病。

  2.2 我国尚未发现或不明病原的动物疫病。

  2.3 已消灭但又发生的动物疫病呈暴发流行。

  2.4 二、三类动物疫病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划定为重大疫病的。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牛、羊等偶蹄动物和家禽出现成批猝死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对怀疑是牲畜口蹄疫或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在国家规定时限内由总指挥向上级指挥部的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报告。

  3.0 疫情的确诊和分级

  3.1 疫情的确定。

  3.1.1 现场诊断。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应派出2名以上现场临床诊断专

家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

  3.1.2 重大动物疫病诊断由省或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实验室确诊。对于疑似病例或症

状不够典型的病例,县(市、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及时采集病料送省重大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或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参考实验室进行检测。

  3.1.3 疫情公布。按国家有关规定由农业部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公布疫情。

 3.2 疫情分级

  根据重大动物疫情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重大动物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四级。

  3.2.1 Ⅰ级。

  3.2.1.1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相邻县(市、区)有5个以上乡(镇)发生疫情;在1个县(市、区)内有10个以上疫点。

  3.2.1.2 口蹄疫在14日内,在5个以上乡(镇)发生严重疫情,且疫区连片。

  3.2.1.3 动物暴发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病感染到人,并继续大面积扩散蔓延。

  3.2.2 Ⅱ级。

  3.2.2.1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在1个县(市、区)内有3个以上相邻乡(镇)发生疫情;或在1个县(市、区)内有5个以上疫点。

  3.2.2.2 口蹄疫在14日内,在1个县(市、区)内有3个以上相邻乡(镇)或者疫点数达到5个以上,或有新的口蹄疫亚型出现并发生疫情。

  3.2.2.3 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二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流行,同时波及3个以上县(市、区),或其中的人畜共患病发生感染人的病例,并有继续扩散趋势。

  3.2.3 Ⅲ级。

  3.2.3.1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在1个县(市、区)内2个以上行政村发生疫情,或疫点数达到3个以上。

  3.2.3.2 口蹄疫在14日内,在1个县(市、区)内2个以上行政村发生疫情,或疫点数达到3个以上。

  3.2.3.3 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有5个以上行政村发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二类动物疫病暴发流行;或发生猪瘟、新城疫疫点数达10个以上。

  3.2.4 Ⅳ级。

  3.2.4.1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疫情在1个行政村区域内发生。

  3.2.4.2 二、三类动物疫病在1个行政村区域内呈暴发流行。

  4.0 控制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早、快、严”的原则封锁疫区、扑杀病畜(禽)和同群畜(禽),彻底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严防疫情扩散。

  4.1 分析疫源。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情况。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出的畜禽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垫料、饲料、用具)等应立即开展追踪调查和处理。

  4.2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4.2.1 疫点是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发生疫病的自然单位(圈、舍、栋)及其他有关屠宰、经营单位。  

  4.2.2 疫区是指疫病暴发或流行所波及的区域。以疫点为中心,将半径3公里内的区域划为疫区。

  4.2.3 受威胁区是指疫区外一定范围内存在该疫病传入危险的区域。以疫区为中心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4.3 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

  4.3.1 封锁。在疫点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点交通路口设置检疫消毒站,对出入车辆及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必要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临时性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

  4.3.2 扑杀。扑杀疫点内所有的病畜(禽)及同群畜(禽),并按国家规定标准对所有病死畜(禽)、被扑杀畜(禽)及其产品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4.3.3 无害化处理。对家畜(禽)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4.3.4 消毒。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并消灭病原。

  4.4 疫区、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4.4.1 对疫区关闭家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易感动物进出及畜(禽)产品运出。

  4.4.2 对受威胁区所有易感动物采用国家规定使用的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接种,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4.4.3 对受威胁区易感动物进行疫情监控,掌握疫情动态。

  4.5 解除封锁。

  疫区内所有易感动物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规定时间监测,未出现新的病例,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验合格后,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向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

解除封锁。

  4.6 处理记录。

  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完整详细地记录疫情应急处理过程,确保资料完整。

  4.7 非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要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完善疫情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发生。

5.0 启动应急预案和部门分工

  5.1 启动应急指挥系统。

  绥化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负责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应急工作,各县(市、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为当地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机构,具体负责应急工作。

  5.2 部门分工。

  应急工作由市、县(市、区)政府统一领导,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5.2.1 畜牧兽医部门。

  5.2.1.1 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开展疫病诊断、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5.2.1.2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疫点封锁、解除封锁的实施方案并参与组织实施。

  5.2.1.3 根据各级政府发布的封锁令,对疫点病畜和同群畜的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5.2.1.4 组织对疫区、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强制免疫接种。

  5.2.1.5 负责疫点封锁前已售出的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的追踪处理。

  5.2.1.6 建立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足够的疫苗、药品、诊断试剂、器械、防护用品、交通及通讯工具等。

  5.2.1.7 对紧急疫情处理及补贴所需资金作出评估,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5.2.1.8 建立疫情处理预备队,培训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

  5.2.2 发展和改革部门。

  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协助畜牧兽医部门做好紧急防疫物资的储备、调运工作。

  5.2.3 财政部门。

  负责安排落实应急处置、扑杀补贴和紧急防疫物资储备所需经费,并监督资金的使用。

 5.2.4 交通、铁路部门。

  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做好疫情应急人员、物资的运送及在封锁区设立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的工作。

  5.2.5 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

  负责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做好疫点封锁、扑杀病畜(禽)及同群畜(禽),加强疫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

  5.2.6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负责加强市场监管,关闭疫区内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易市场,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5.2.7 卫生部门。

  负责疫区内人群感染疫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对患病人员进行及时科学救治。

  5.2.8 商务、食品药品检疫部门。

  负责合理布局动物屠宰点,做好定点屠宰厂(场)的审批,打击私屠滥宰,保障疫点封锁后畜禽肉类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等工作。

  5.2.9 民政部门。

  负责疫区受灾群众的救济工作。  

  5.2.1 部队、司法、农垦、林业等部门。

  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本系统牲畜和家禽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5.2.11 宣传部门。

  负责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6.0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响应和终止

6.1 应急响应的原则。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事发地的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应急响应。并根据不同动物疫病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疫情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预警和响应级别。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未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地区,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接到疫情通报后,要立即组织做好人员、物资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在

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并按照市畜牧兽医局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6.2 应急响应。

  6.2.1 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Ⅰ级)的应急响应。

  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确认后,市政府按照《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应急处理工作。超出市政府处理能力的,向省和国家请求支援。

  6.2.2 重大突发动物疫情(Ⅱ级)的应急响应。

  重大突发动物疫情确认后,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市政府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对超出市政府处置能力或者省政府认为有必要直接处置的,由省作出启动本预案的

决定。

6.2.2.1 市人民政府

6.2.2.1.1 在上一级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开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6.2.2.1.2 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紧急调集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应急队伍、人员以及应急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

6.2.2.1.3 按规定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施封锁。封锁的疫区涉及2个以上县市行政区域内的,由市级人民政府决定发布封锁令。

6.2.2.1.4 在本行政区域内采取限制或者停止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扑杀染疫和相关动物,根据需要临时征用房屋、场所、交通工具;封闭被动物疫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等紧急措施。

6.2.2.1.5 组织公安、铁路、交通、民航、畜牧兽医等部门依法在交通站点设置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进出疫区的人员、交通工具进行检查和消毒。

6.2.2.1.6 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要做到及时主动,准确把握,规范有序,注重社会效果。

6.2.2.1.7 组织乡镇、街道、社区以及居委会、村委会,开展群防群控工作,落实各项应急处理措施。

6.2.2.1.8 组织有关部门保障商品供应,平抑物价,严厉打击造谣传谣、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和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6.2.2.2 市和各县(市、区)畜牧兽医局。

6.2.2.2.1 组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开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6.2.2.2.2 组织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专家组对疫情进行评估,对启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级别提出建议。

6.2.2.2.3 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紧急免疫和预防控制措施。

6.2.2.2.4 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理工作的督导和检查。

6.2.2.2.5 对新发现的动物疫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开展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培训工作。

6.2.2.2.6 开展动物防疫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6.2.2.2.7 组织专家对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6.2.2.3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6.2.2.3.1 具体负责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

6.2.2.3.2 负责动物疫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向本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结果,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6.2.2.3.3 按规定采集病料,送省级实验室或国家参考实验室诊断。

6.2.2.3.4 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6.2.3 较大突发动物疫情(Ⅲ级)的应急响应。

6.2.3.1 市人民政府。

根据市畜牧兽医局的建议,启动有关专项应急预案,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较大突发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必要时,可向上级人民政府申请资金、物资和技术援助。

6.2.3.2 市畜牧兽医局。

对较大突发动物疫情进行确认,并按照规定向当地人民政府、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调查处理情况。

6.2.3.3 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按照重大突发动物疫情(Ⅱ级)的应急响应规定的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职责履行相

应职责。

6.2.4 一般突发动物疫情(Ⅳ级)的应急响应。

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议,作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决定,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一般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进行确认,并按照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市畜牧兽医局应组织专家对疫情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

6.2.5 非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地区的应急响应。

  市和各县(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根据发生疫情地区的疫情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本地区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6.2.5.1 与疫情发生地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6.2.5.2 组织做好本区域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6.2.5.3 组织开展对养殖、运输、屠宰和市场环节的动物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防止疫病的发生、传入和扩散。

6.2.5.4 开展动物防疫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防护能力和意识。

6.2.5.5 按规定做好公路检疫监督工作。

   6.3 安全防护。

  6.3.1 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应急处理人员应当配备防护用品、用具,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在处置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应急处理人员应当根据需要采取疫苗接种、配备带有生命支持

系统或者呼吸保护装置的特种防护服、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等特殊防护措施,确保应急人员的安全。加强对应急处理人员进出疫区的管理。应急处理人员进入疫区必须穿戴防护服,离

开疫区前必须经过彻底消毒。

  6.3.2 疫区群众的安全防护。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特别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后,市和各县(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间疫病的发生,对疫区

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动物饲养场所定期进行消毒,限制有关人员、物资的流动,必要时,对疫区群众实施紧急免疫接种措施,指定专门医院对患病群众进行救治;加强有关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使疫区群众尽快了解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常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6.4 社会动员。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市、区)应急指挥部应当立即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封锁疫区、扑杀动物、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项工作。

  6.5 新闻报道。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市和各县(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新闻媒体,按规定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宣传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科普知识和在应急工作中出现的先进集体、个人。

  6.6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自疫区内最后一头(只)动物及其同群动物按规定处理后,经过该疫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以上的监测,无新的病例出现,彻底消毒后,经上一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验收合格。

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对重大突发动物疫情、较大突发动物疫情、一般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分别由省、市、县(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措施的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向省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市畜牧兽医局及时组织专家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措施终止的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7.0 善后处理

  7.1 后期评估。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疫情基本情况和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和结论;疫情处理经过,采取的防治措施和效果;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根据本次疫情的爆发流行原因、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的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评估报告应当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并抄送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7.2 奖励。

  市和各县(市、区)政府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对在突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

  7.3 责任。

  对在突出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4 补偿。

  因扑灭或者防治重大动物疫情受到经济损失的,县(市、区)应急指挥部应当在应急响应终止后60日内,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补偿。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运送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被征集使用的,有关政府应当及时归还并给予合理补偿。

  7.5 抚恤和补助。

  市和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加应急处理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7.6 恢复生产。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取消贸易限制及流通控制等限制性措施。根据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的特点,对疫点和疫区进行持续监测,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引进动物,恢复生产。

  7.7 社会救助。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市和各县(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做好受到损害的动物饲养者、染疫人员及其家属的安置、安抚工作,妥善安置封锁隔离区的群众,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做好对疫区人员的防治救助和生活救助工作,提倡和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为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捐助款物。民政部门应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社会各界向疫区提供的救助物资及资金的接收,分配和使用工作。

  8.0 保障措施。

8.1 物资保障。  

建立市和各县(市、区)两级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储备相应足量的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市和各县(市、区)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库设在畜牧兽医局。储备物资应存放在交通方便、具备贮运条件、安全的区域。紧急防疫物资重点储备疫苗、消毒药品、防疫消毒用药械、防护用品、强制扑杀工具、封锁设施和设备等。

  8.2 资金保障。

  市和各县(市、区)要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扑杀补贴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扑杀畜(禽)及同群畜(禽)按国家、省的规定给予合理补贴。强制免疫疫苗经费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8.3 技术保障。

  市和各县(市、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设立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监测室,负责动物血清抗体监测、临床诊断、疫情普查和技术指导工作。

8.4 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负责开展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人间监测,做好有关预防保障工作。畜牧部门在做好疫情处理的同时应及时向卫生部门通报疫情,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工作。

8.5 人员保障。

8.5.1 市和各县(市、区)设立重大动物疫情现场诊断专家组,负责重大动物疫情的现场诊断,并提出应急处理方案的建议。

  8.5.2 市和各县(市、区)要组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备队。应急预备队在当地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的领导下,具体实施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预备队由当地畜牧兽医、公安、卫生、工商行政管理、交通等有关单位的人员及有关专家、执业兽医组成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伍。在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后,由各级应急指挥部统一调动使用,具体实施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疫情处理工作。

  8.6 治安保障。

  公安部门、武警部队要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做好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

9.0 其他事项

  9.1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参照本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和本部门的应急预案,并切实做好实施预案的准备工作。

  9.2 凡在本市范围内从事动物饲养、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本预案的规定。

  9.3 对执行本预案不力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