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船舶轮机日志记载规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7 22:49:49   浏览:929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河船舶轮机日志记载规则

交通部


内河船舶轮机日志记载规则
1992年9月2日,交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内河船舶管理,统一内河船舶的《轮机日志》及其记载要求,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机动船舶。但是军事船舶、公安船舶、渔船和体育运动船艇不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船舶必须持有统一格式的《轮机日志》(见附录一)。
第四条 轮机日志是反映船舶机电设备运行和轮机管理工作的原始记录,是船舶法定文件之一,必须妥善保管。船长命令弃船时,《轮机日志》应由轮机长(或轮机员)携带离船。
第五条 轮机日志的记载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隐瞒重要事实、故意涂改内容。
第六条 港航监督机构是对本规则的执行实施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 记载规定
第七条 轮机日志应依时间顺序逐页连续记载,不得间断,不得遗漏,不得撕毁或增补。
第八条 轮机日志应使用不褪色的蓝色或黑色墨水填写。填写时数字和文字要准确,字体端正清楚。
如果记错,应当将错写字句标以括号并划一横线(被删字句仍应清晰可见),然后在括号后面或上方重写,并签字。
第九条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第十条 轮机长全面负责监督审查轮机日志的记载及其保管。
轮机长必须每日定时认真查阅轮机日志的记载情况,对各栏目内的内容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签字。
轮机长离任时,应由离任轮机长和新任轮机长在轮机日志上签字。
第十一条 轮机日志内页所列船舶主要资料和轮机部人员姓名表经轮机长审定后由大管轮负责填写。
第十二条 记录数据的精度应按该仪表的精度等级记载。
第十三条 轮机日志至少应每二小时记载一次。
航行中,由值班轮机员负责填写并签字;停泊中,由值班人员负责填写并签字。

第三章 记载内容
第十四条 轮机日志记录表格按右、左两台主机编制。如系一台主机,其参数一律在右主机栏内记载。
第十五条 值班记事栏应记载在值班时间内的下列内容:
(一)船长、轮机长的命令,值班驾驶员的通知;
(二)主机启动、停止的时间,正常运行时的转速;
(三)船舶靠离码头、进出港区、航行于危险航区及进行编解队作业的时间、地点和必须记载的车钟令;
(四)柴油发电机组、辅助锅炉及其它重要机电设备的启用、停止时间;
(五)驳油、驳水情况,燃油舱(柜)转换情况及轻重燃油转换的时间;
(六)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及恢复正常的时间;
(七)其它需要记载的事项。
第十六条 燃、润料耗、存量,由三管轮(不设三管轮的船舶由二管轮或由轮机长指定的专人)负责计算并记载。计算燃、润料耗、存量,不得使用估算数字或定额数字,必须按实际耗;存量严格填写。
第十七条 主机、柴油发电机组的运行时间,分别由大管轮、二管轮每日进行统计并记载。其它在轮机日志中有记载要求的设备的使用时间,在每航次终结后或适当时间,分别由主管人统计并记载。
第十八条 大事记栏由轮机长或大管轮负责填写,应当记载下列内容:
(一)船舶的重要活动(如船舶检验、签证、进厂修理、试航、各种应变演习等);
(二)每日的检修工作;
(三)燃、润料加装、调驳的时间、地点、品种及数量;
(四)船舶防污染设备的使用情况,污油水的排放时间、地点;
(五)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及其处理经过;
(六)船舶应急设备的检查、试验情况;
(七)船舶固定消防系统的检查、试验情况;
(八)船舶重要设备的检修及进行明火作业的部位、审批情况;
(九)船舶重要设备的更换情况及主要技术数据;
(十)船舶交通事故、机损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经过及其处理情况;
(十一)轮机部人员的重大人事变动;
(十二)其它需要记载的重要事项。
第十九条 船舶停航或进厂修理期间,仍应继续填写轮机日志。船舶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轮机长或大管轮负责将每日的工作情况,主要设备的修理以及需要记载的其它事项,记入轮机日志。
对于仍在使用的机电设备,则必须按规定填写轮机日志。
第二十条 长期停航或封存的船舶,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值班人员负责轮机日志的记载和保管。
对于仍在使用的机电设备,则必须按规定填写轮机日志。
第二十一条 自动化无人机舱船舶,其轮机日志的记载,可参照本规则的有关条款执行。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轮机日志》分类适用范围规定如下:
(一)HJ--I(河船一类轮机日志):适用于主推动力装置功率441千瓦及441千瓦以上的船舶;
(二)HJ--II(河船二类轮机日志):适用于主推动力装置功率36.8千瓦至未满441千瓦的船舶;
(三)船舶主推动力装置功率未满36.8千瓦的船舶,适用河船三类航行日志HC--III。其记载内容可以从简,但必须能正确反映船舶的安全情况和运行情况。
船舶也可使用高于规定类别的《轮机日志》。
第二十三条 主推动力装置功率在36.8千瓦及以上的船舶,另设有专用的《车钟记录本》(见附录二),用以记载主机转速的大小变化及时间。此记录本应视为轮机日志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容的记载亦适用本规则的有关条款。主机设有遥控装置的船舶,当主机由机舱控制时,值班轮机员应及时记载车钟记录;当主机受驾驶台遥控时,则只按本规则第十五条(三)款的要求记载。
第二十四条 渡轮以及非从事运输的机动船舶轮机日志的格式及记载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航监督机构或交通部直属港航监督机构可予以适当简化。
第二十五条 《轮机日志》用完后应在本船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为三年。
第二十六条 本规则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则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附录一 《内河船舶轮机日志》格式
一、HJ--I类型
1.左翻页式大红色封面硬皮本,规格尺寸为390毫米(横)×270毫米(纵)。
2.封面,上部中央印有“内河船舶”和“轮机日志”字样,各占一行;中部有船名空行和“第 册”各占一行;靠底部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监制”字样,占一行,见式样图一。
3.封里,印有常用法定计量单位表,见式样图二。
4.内页第一张正面(扉页第1页),右上角印有“格式HJ--I”字样,上部印有一行字“内河船舶轮机日志”;中部印有四行字,分别为“船名”、“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和“船籍港”,每行后面均留有一横线空格;下部靠底印有一行“使用日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年月日各字前留有适当间隔,见式样图三。
5.内页第一张背面(扉页第2页),印有船舶主要技术资料表,见式样图四。
6.内页第二张正面(扉页第3页),印有轮机部人员姓名表,共有四个栏目,分别为姓名、职务、到船任职时间、离船解职时间,见式样图五。
7.内页第二张背面与第三张正面以对开左右页形式组成日志记录正页的第1页,以后依次为第2页、第3页……。页码印在右页右上角,每册200页。左页格式见式样图六,右页格式见式样图七。
二、HJ--II类型
1.左翻页式大红色封面硬皮本,规格尺寸为190毫米(横)×260毫米(纵)。
2.封面,字样同HJ--I类型,见式样图八。
3.封里,内容同HJ--I类型,见式样图九。
4.扉页第1页,除右上角为“格式HJ--II”字样外,其他字样同HJ--I类型,见式样图十。
5.扉页第2页,印有船舶主要资料表,见式样图十一。
6.扉页第3页,内容同HJ--I类型,见式样图十二。
7.内页第二张背面与第三张正面以对开左右页形式组成日志记录正页的第1页,以后依次为第2页、第3页……。页码印在右页右上角,每册200页。左页格式见式样图十三,右页格式见式样图十四。

附录二 《车钟记录本》格式
1.左翻页式乳白色封面硬皮本,规格尺寸为95毫米(横)×260毫米(纵)。
2.封面,上部中央印有“内河船舶”和“车钟记录本”字样,各占一行;中部有船名空格和“第 册”各占一行;靠底部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监制”字样,占一行,见式样图十五。
3.封里,印有填写注意事项,见式样图十六。
4.内页第一张正面(扉页第1页),上部印有“内河船舶”和“车钟记录本”字样,各占一行;中部印有四行字,分别为“船名”、“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和“船籍港”,每行后面均留有一横线空格;下部靠底印有一行“使用日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年月日各字前留有适当间隔,见式样图十七。
5.内页第一张背面(扉页第2页),印有车钟记录符号,见式样图十八。
6.内页第二张起为记录正页,页码正面印在右下角,背面印在左下角,每册共400页,见式样图十九。
式样图一
内 河 船 舶
轮 机 日 志
------------轮
第----------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监制
式样图二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
| 国 际 制 基 本 单 位 |
|--------------------------------|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
| 长度 | 米 | m |
|--------|------------|--------|
| 质量 |千克(公斤)| kg |
|--------|------------|--------|
| 时间 | 秒 | S |
|--------|------------|--------|
| 电流 | 安〔培〕 | A |
|--------|------------|--------|
| | | |
------------------------------------
------------------------------------------------------
| 国 际 制 导 出 单 位 |
|--------------------------------------------------|
|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其它表示式例 |
|------------|----------|--------|--------------|
| | | | --1 |
| 频率 |赫〔兹〕 | Hz | S |
|------------|----------|--------|--------------|
| | | | 2|
| 力;重力 |牛〔顿〕 | N |kg·m/s |
|------------|----------|--------|--------------|
| | | | 2 |
|(压力)压强|帕〔斯卡〕| Pa | N/m |
|------------|----------|--------|--------------|
| 能量;功 |焦〔耳〕 | J | N·m |
|------------|----------|--------|--------------|
| 电位:电压|伏〔特〕 | v | W/A |
|------------|----------|--------|--------------|
| 电阻 |欧〔姆〕 | Ω | V/A |
------------------------------------------------------
----------------------------------------------------------------------------------
| 国 家 选 定 的 非 国 际 制 单 位 |
|------------------------------------------------------------------------------|
|量的名称|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 换 算 关 系 和 说 明 |
|--------|--------|------------|--------------------------------------------|
| | 分 | min | 1min=60s |
| |--------|------------|--------------------------------------------|
| 时间 |〔小〕时| h | 1h=60min=3600s |
| |--------|------------|--------------------------------------------|
| |天〔日〕| d | 1d=24h=86400s |
|--------|--------|------------|--------------------------------------------|
| | | | --1 |
|旋转速度|转每分 |r/min |1r/min=(1/60)s |
|--------|--------|------------|--------------------------------------------|
| 长度 | 海里 |n mile|1n mile=1852m(只用于航程) |
|--------|--------|------------|--------------------------------------------|
| 速度 | 节 | kn |1kn=1n mile/h(只用于航行) |
|--------|--------|------------|--------------------------------------------|
| | | | 3 |
| 质量 | 吨 | t | 1t=10 kg |
|--------|--------|------------|--------------------------------------------|
| | | | --3 3 |
| 体积 | 升 | L(1) | 1L=10 m |
----------------------------------------------------------------------------------
----------------------------------------------------------------------------------------------------------
| 工 程 单 位 制 与 法 定 计 量 单 位 的 换 算 关 系 |
|------------------------------------------------------------------------------------------------------|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 单 位 符 号 | 与法定计量单位的关系 |
|--------|------------------|------------------------|----------------------------------------------|
| 力 |千克力(公斤力) | kgf | 1kgf=9.80665N |
|--------|------------------|------------------------|----------------------------------------------|
| 力矩 | 千克力米 | kgf·m |1kgf·m=9。80665N·m |
|--------|------------------|------------------------|----------------------------------------------|
| 功率 | 马力 | HP | 1马力=735。498W |
|--------|------------------|------------------------|----------------------------------------------|
| | 毫米汞柱 | mmHg | 1mmHg=133。322Pa |
| |------------------|------------------------|----------------------------------------------|
| 压力 |千元力每平方厘米 | 2 | 2 4 |
| | |kgf/cm--(at) |1kgf/cm =9。80665×10 Pa |
|(压强)|(工程大气压) | | |
| |------------------|------------------------|----------------------------------------------|
| | 毫米水柱 | mmH2 O | 1mmH2 O=9。806375Pa |
|--------|------------------|------------------------|----------------------------------------------|
| | | | |
----------------------------------------------------------------------------------------------------------
式样图三
格式HJ--I
内河船舶轮机日志
船 名------------------
船舶所有人------------------
船舶经营人------------------
船 籍 港------------------
使用日期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式样图四 船舶主要技术资料
------------------------------------------------
| 船 体 |
|--------------------------------------------|
|船 舶 类 型 |
|--------------------------------------------|
|建造年月及建造地点: |
|--------------------------------------------|
|建造厂: |型深: m|
|------------------|------------------------|
|总长度: m|型宽: m|
|------------------|------------------------|
|总吨位: |净吨位: |
|------------------|------------------------|
|空载吃水: m|满载吃水: m|
------------------------------------------------
------------------------------------------------
| 主 机 |
|--------------------------------------------|
|主机型号: |
|--------------------------------------------|
|主机台数: |制造年月 |
|------------------|------------------------|
|制造厂: |气缸数: |
|------------------|------------------------|
|气缸直径: mm|行程: mm|
|------------------|------------------------|
|额定功率: KW|额定转速: r/min|
|------------------|------------------------|
| | |
------------------------------------------------
------------------------------------------------------
| 发 电 机 组 |
|--------------------------------------------------|
| |型 号: | |型 号: |
| |--------------------| |--------------------|
|原|台 数: |发|制造年月: |
| |--------------------| |--------------------|
|动|制造年月: |电|制造厂: |
| |--------------------| |--------------------|
|机|制造厂: |机|额定效率: K/W|
| |--------------------| |--------------------|
| |额定功率: K/W| |额定电流: A|
| |--------------------| |--------------------|
| |额定转速:r/min| |额定电压: V|
------------------------------------------------------
------------------------------------------------
| 舵 机 |
|--------------------------------------------|
|舵机型式: |适用转舵力矩: |
|------------------|------------------------|
|最大舵角: |最大工作油压: |
|------------------|------------------------|
|电动机功率: KW|油泵型号: |
|------------------|------------------------|
| | |
------------------------------------------------
------------------------------------------------
| 辅 助 锅 炉 |
|--------------------------------------------|
|型 式: |台 数: |
|------------------|------------------------|
|制造年月: |制造厂: |
|------------------|------------------------|
|全部受热面积: |最大工作压力: MPa|
|------------------|------------------------|
| | |
------------------------------------------------
------------------------------------------------
| 螺 旋 桨 |
|--------------------------------------------|
|螺旋桨直径: mm|螺旋桨盘面比: |
|------------------|------------------------|
|螺旋桨型式: |螺旋桨螺距: mm|
|------------------|------------------------|
| | |
------------------------------------------------
式样图五 轮机部人员姓名表
----------------------------------------------------------------------------|
|姓名|职务|到职时间|离职时间|备注|姓名|职务|到职时间|离职时间|备注|
|----|----|--------|--------|----|----|----|--------|--------|----|
| | | | | | | | | | |
------------------------------------------------------------------------------
式样图六
第----航次 自----港至----港
----------------------------------------------------------------------------------------
| | 主 |
| |------------------------------------------------------------------------------|
| | | 温 度 |
| | |--------------------------------------------------------------------------|
|时 | | | |冷润 | | | | | | | | | | | | |
| |每|海淡 |淡主 | 滑 | 主 |1|2|3|4|5|6|7|8|9|温|废|
| |分| 水 | 机 |却油 | 机 | | | | | | | | | |度|气|
| |钟| 冷 | 冷 | 冷 | 润 |号|号|号|号|号|号|号|号|号|调|总|
| |转| 却 | 却 |水却 | 滑 | | | | | | | | | |节|管|
|时 |数|水器 |水器 | 器 | 油 |缸|缸|缸|缸|缸|缸|缸|缸|缸|器| |
| | |------|------|------|------| | | | | | | | | | | |
| | |进|出|进|出|进|出|进|出| | | | | | | | | | | |
| |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右 主 |
|------------------------------------------------------------------------------------|
|01| | | | | | | | | | | | | | | | | | | | |
|----|--|--|--|--|--|--|--|--|--|--|--|--|--|--|--|--|--|--|--|--|
|02| | | | | | | | | | | | | | | | | | | | |
|----|--|--|--|--|--|--|--|--|--|--|--|--|--|--|--|--|--|--|--|--|
|03| | | | | | | | | | | | | | | | | | | | |
|----|--|--|--|--|--|--|--|--|--|--|--|--|--|--|--|--|--|--|--|--|
|04| | | | | | | | | | | | | | | | | | | | |
|----|--|--|--|--|--|--|--|--|--|--|--|--|--|--|--|--|--|--|--|--|
|05| | | | | | | | | | | | | | | | | | | | |
|----|--|--|--|--|--|--|--|--|--|--|--|--|--|--|--|--|--|--|--|--|
|06| | | | | | | | | | | | | | | | | | | | |
|----|--|--|--|--|--|--|--|--|--|--|--|--|--|--|--|--|--|--|--|--|
|07| | | | | | | | | | | | | | | | | | | | |
|----|--|--|--|--|--|--|--|--|--|--|--|--|--|--|--|--|--|--|--|--|
|08| | | | | | | | | | | | | | | | | | | | |
|----|--|--|--|--|--|--|--|--|--|--|--|--|--|--|--|--|--|--|--|--|
|09|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左 主 |
|------------------------------------------------------------------------------------|
|01| | | | | | | | | | | | | | | | | | | | |
|----|--|--|--|--|--|--|--|--|--|--|--|--|--|--|--|--|--|--|--|--|
|02| | | | | | | | | | | | | | | | | | | | |
|----|--|--|--|--|--|--|--|--|--|--|--|--|--|--|--|--|--|--|--|--|
|03| | | | | | | | | | | | | | | | | | | | |
|----|--|--|--|--|--|--|--|--|--|--|--|--|--|--|--|--|--|--|--|--|
|04| | | | | | | | | | | | | | | | | | | | |
|----|--|--|--|--|--|--|--|--|--|--|--|--|--|--|--|--|--|--|--|--|
|05| | | | | | | | | | | | | | | | | | | | |
|----|--|--|--|--|--|--|--|--|--|--|--|--|--|--|--|--|--|--|--|--|
|06| | | | | | | | | | | | | | | | | | | | |
|----|--|--|--|--|--|--|--|--|--|--|--|--|--|--|--|--|--|--|--|--|
|07| | | | | | | | | | | | | | | | | | | | |
|----|--|--|--|--|--|--|--|--|--|--|--|--|--|--|--|--|--|--|--|--|
|08| | | | | | | | | | | | | | | | | | | | |
|----|--|--|--|--|--|--|--|--|--|--|--|--|--|--|--|--|--|--|--|--|
|09|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样图六续
------------------------------------------------------------------------------------------
| 机 | 齿 轮 箱 |轴 系| |
|------------------------------------------------------|------------------|------| |
| 压 力 | 增 压 器 | 温 度 |压 力| | | |
|--------------------------------------|--------------|----------|------|推|尾|机|
| | |燃过 |润过 | 主 |起|控|空|润| 空 |冷|工|润|工|润|力|轴| |
| | | | | 机 | | | |滑| 气 | | | | | |轴|承|舱|
|海|淡| 滤 |滑滤 | 润 |动|制|气|油| 温 | | | | | |承|工| |
|水|水| | | 滑 | | | |压| 度 |却|作|滑|作|滑|工|作|温|
|泵|奈|油器 |油器 | 油 |空|空|压|力| | | | | | |作|温| |
|出|出|------|------|------| | | | |------| | | | | |温|度|度|
|口|口|进|出|进|出|进|出|气|气|力| |前|后|水|油|油|油|油|度| | |
| | |口|口|口|口|口|口| | | | | | | | | | | | | | |
|----------------------------------------------|------------------|------|----------|
| MPa | ℃ |MPa| ℃ |
|--------------------------------------------------------------------------------------|
| 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样图七
--------------------------------------------------------------------------------------------------
| 发 电 原 动 机 | 配 电 控 制 屏 |
|--------------------------------------------------------------|------------------------------|
| | 温 度 | 压 力 |直 流| 交 流 |
| |--------------------------|------------------------------|------|----------------------|
| | | | 最 |废| | | | | | | | | | | |
|每| 冷 | 润 | 热 | | 淡 |燃过 |润过 | 润 |电|电|电|电|功|频 |功 |
|分| 却 | 滑 | 气 |气| 水 | 滤 |滑滤 | 滑 | | | | |率| | |
|钟| 水 | 油 | 缸 | | 泵 |油器 |油器 | 油 | | | | |因| | |
|转|------|------|------|总|------|------|------|------|压|流|压|流|数|率 |率 |
|数|进|出|进|出|缸|温| |进|出|进|出|进|出|进|出| | | | | | | |
| |口|口|口|口|号|度|管|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 | | | | | |
| |--------------------------|------------------------------|--|--|--|--|--|----|----|
| | ℃ | MPa |V|A|V|A|Φ|Hz|kw|
|----------------------------------------------------------------------------------------------|
| 第 号 发 电 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号 发 电 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样图七续
------年------月------日 第1页
--------------------------------------------------------------------------
| 值 班 记 事 |
|----------------------------------------------------------------------|
| | | |
|值班人: |值班人: |值班人:|
|接班人: |接班人: |接班人:|
|--------------------------|--------------------------------|--------|
| | | |
|值班人: |值班人: |值班人:|
|接班人: |接班人: |接班人:|
|------------------------------------------------------------|--------|
| 燃 润 料 耗 存 量 | |
|------------------------------------------------------------|--------|
| 名 称| 燃 料 | 润 料 | |
| |----------------------------|----------------|大事记 |
|项 目 | | | | | | |合计| | | |合计|--------|
|------------|--|--|--|--|--|--|----|--|--|--|----| |
|原 存 量 | | | | | | | | | | | | |
|------------|--|--|--|--|--|--|----|--|--|--|----| |
|领|数 量 | | | | | | | | | | | | |
| |--------|--|--|--|--|--|--|----|--|--|--|----| |
|入|本月累计| | | | | | | | | | | | |
|--|--------|----------------------------|--|--|--|----| |
| |航 行 |本日用量 本月累计用量 | | | | | |
|消|--------|----------------------------|--|--|--|----| |
| |停 泊 |本日用量 本月累计用量 | | | | | |
|耗|--------|----------------------------|--|--|--|----| |
| |其 他 | | | | | | |
|------------|----------------------------|--|--|--|----| |
|结 存 量 | | | | | | |
|----------------------------------------------|------------| |
| 工作时间 |本日|累计| 工作时间 |本日|累计 | |
|--------------|----|----|------------------|----|------| |
| 右 主 机 | | |停| 移泊作业 | | | |
|--------------|----|----| |--------------|----|------| |
| 左 主 机 | | |泊| 使用电机 | | | |
|--------------|----|----|------------------|----|------| |
|发电机 号| | | 燃油分离机 | | | |
|--------------|----|----|------------------|----|------| |
|发电机 号| | | 润滑油分离机 | | | |
|--------------|----|----|------------------|----|------| |
|发电机 号| | | 油水分离器 | | | |
|--------------|----|----|------------------|----|------| |
| 辅助锅炉 | | | 污水处理器 | | | |
|--------------|----|----|------------------|----|------|轮机长:|
| | | | | | | |
--------------------------------------------------------------------------
式样图八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营口市职业技能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辽宁省营口市人民政府


营口市职业技能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1996年12月5日市人民政府发布营政发[1996]4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地开发劳动者职业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辖区内社会待业人员、已就业的劳动者、=从事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人员及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开发实体(包括职业技术学校、就业训练中心、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第三条 市劳动行政部门是全市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绩彻实施;市(县)、区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综合管理。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技能开发是指根据社会职业的需求和劳动者从业的意愿与条件,按照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对劳动者进行的职业技术能力培训和鉴定(考核)。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职业技能竞赛及劳动力择业指导等。

第二章 职业技能培训

第五条 职业技能培训是依据职业技能标准,对劳动者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第六条 劳动者就业前必须在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工种和关键生产岗位的劳动者,必须接受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职工转换岗位时,必须按岗位的技术标准要求接受培训,并经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考核)合格后,方可在新的岗位就业。

第七条 企业应认真履行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职责,根据本单位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制定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制度,并提供必要的培训经费。

第八条 有条件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培训目标和学制,有与职业技能标准相适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

(二)有与培训规模、培训目标、培训工种(专业)相适应办学场地、教学设备和生产实习设备;

(三)有符合培训目标要求的专兼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

(四)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

(五)有开展教学活动的经费。

第九条 开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须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市属以上单位开办以培训本单位或下属单位在职职工为对象、培训等级为初级的培训机构,由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培训等级为中、高级的培训机构,由市、省劳动行政部门审批;市(县)、区属以下单位开办培训等级为初级的培训机构,由市(县)、区劳动行政部门审批。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市(县)、区劳动行政部门审批的,应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二)面向社会公开招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条 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员,由劳动行政部门对其资格进行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相应等级的培训。

第十一条 申请开办职业培训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市直单位直接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市(县)、区属单位向所在市(县)、区劳动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二)市劳动行政部门应对其办学条件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颁发《职业技术培训许可证》;

(三)持《职业技术培训许可证》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

(四)持《职业技术培训许可证》、《收费许可证》和广告审查机构批准文件到新闻单位刊发招生广告。

第十二条 凡以开发劳动者职业技能、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为宗旨的培训广告,须按规定报市劳动行政部门予以审批,否则,新闻单位不予刊播。

第十三条 各用人单位要优先录用在职业技术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取得《毕(结)业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的毕(结)业生。录用人员时,必须录用与所招工种(专业)相对应并持有《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合格证书》的人员。

第十四条 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其师资队伍水平要与所承担的培训任务相适应。

第十五条 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教师实行资格考核制度,经考核合格的,由市劳动行政部门颁发《职业技能培训教师任职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

第十六条 对实行全员持证上岗并转入正常考工晋级的单位,实行技术等级津贴制度,其考工晋级所增加的等级津贴部分,劳动行政部门在下一年核定工资总额时给予适当增加。

第十七条 企业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有关条款规定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未按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收取企业应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我地区职业教育。

第三章 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第十八条 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技师、高级技师任职条件》,对劳动者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行的评价与认定。

第十九条 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范围,包括国家或行业颁布的职业技能标准中的所有工种(专业)。其对象主要有下列人员:

(一)职业技术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的毕(结)业生;

(二)企业学徒期满的学徒工;

(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的毕(结)业生;

(四)从事技能性工作的军地两用人才;

(五)从事技能性劳动的劳改、劳教人员;

(六)企业在职工人有社会其他人员。

第二十条 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在劳动行政部门指导监督下,由各类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所鉴定职种(专业)及等级相适应的考核场地和设备;

(二)具有与所鉴定职种(专业)及等级相适应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仪器;

(三)有称职的专职组织管理人员和专(兼)职考评员;

(四)有完善的鉴定和财务管理制度;

(五)有省或市劳动、物价部门发给的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和收费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 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按下列程序审批:

(一)申请部门或单位在征得行业主管部门同意后,向市劳动行政部门提交申请报告;

(二)市劳动行政部门对其所(站)场地、设备、鉴定考评员资格等进行审核;

(三)审核后报省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由市劳动行政部门颁发《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确定其所鉴定的职种(专业)类别和等级,授予劳动部统一制式、省劳动厅统一制式、省劳动厅统一制作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标牌。

第二十三条 实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认定制度。各行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工人考核条例》和《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推荐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经劳动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合格者由劳动行政部门颁发劳动部统一印制的《职业技能鉴定考廉政员资格证书》和胸卡,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机构可根据需要对其予以聘任。

第二十四条 凡申请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须交纳鉴定(考核)费。鉴定(考核)费专款专用,不许挪作他用。

第二十五条 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费主要用于以下支出:

(一)鉴定场地、设备使用费;

(二)考评、考务人员考务费;

(三)检测设备购置、维修费;

(四)原材料、能源消耗费;

(五)证书、有格印刷费。

第四章 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六条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应聘、上岗操作以及劳务输出的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录用到对口工种岗位的劳动者,用工单位可按其技能水平确定起点工资。个体劳动者申请开办技能性工作作业的,其职业资格证书是办理工商营业妨照的有效凭证。

第二十七条 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合格者,按下列管理权限办理职业资格证书:

(一)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及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毕(结)业生,在学习期满后,由市劳动行政部门指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合格者由市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

(二)企业单位工人和社会各类人员,由市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负责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合格者由市劳动行政部门核发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评合格的,分别由市、省劳动行政部门颁发《技师合格证书》、《高级技师合格证书》。

第二十八条 单位内部职工岗位规范考核,由工人技术考核机构自行组织,合格者由劳动行政部门核发《岗位合格证书》(特殊工种的,由有关部门核发)。

第二十九条 职业资格证书全国通用,是境外就业、劳务输出、法律公证、确定工资及其待遇的有效证件。未经市以上劳动行政部门验印核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一律无效。

第三十条 《技术等级证书》、《技师合格证书》和《高级技师合格证书》由劳动部统一印制;《岗位合格证书》由市劳动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要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职工聘任上岗的必备条件和晋升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的重要条件。凡无正当理由撤自不参加培训、鉴定(考核)的人员,不予定级和竞现工资等待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持证上岗,凡在规定期限内未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者,工商行政部门、劳动监察部门可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对从事技术性强、能用性广以及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关键岗位、技术(特种行业)工种的劳动者寮行准入控制。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劳动局负责制定。

第五章 职业技能竞赛

第三十三条 职业技能竞赛分市级技能竞赛和由行业主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组织的技能竞赛。市级技能竞赛由市劳动行政部门会同经委、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其他技能竞赛,由各有关行业、单位组织实施。

第三十四条 市级技能竞赛原则上每年举办1次,其他各类技能竞赛由举办单位自行安排。

第三十五条 对参加市级技能竞赛的优秀选手,由市政府授予予“营口市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六条 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办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停办。

第三十七条 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虽经批准开办,但不进行实际培训活动或中途停车自解散,给受训人员、委托培训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承担经济赔偿责作埋头苦干对其主要负责人追究行政责任。

第三十八条 对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职业技能竞赛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其行政责任。所发证书和竞赛成绩一律无效。

第三十九条 对干扰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核)、竞赛或侮辱、殴打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提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对伪造、仿制和滥发职业资格证书的单位或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财政部
财法(2001)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全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已由部党组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安排,认真组织实施。
广泛深入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财政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是财政系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五”时期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领导,统一认识,统一部署,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本地区的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以增强全社会财政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是提高广大财政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为目标,坚持学用结合、普治结合,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广大财政干部特别是各级财政部门的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积极参与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促进全社会财政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提高,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件:全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中发〔2001〕8号)要求和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精神,结合“十五”期间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财政部决定,2001年至2005年在全国财政系统开展第四个五年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全国财政“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财政“十五”计划确定的总体目标,立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立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以及财政改革与财政发展的客观实际,继续广泛深入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财政干部的法律素质;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使财政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为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全国财政“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广泛深入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财政法律意识和财政法制观念,努力实现由提高财政干部法律意识向提高财政干部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面提高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依法行政水平。
二、主要任务
1.继续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学习宣传依法行政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努力提高广大财政干部的法律素质。注重培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对等、财政干部权力和职责统一的现代法治观念,增强遵纪守法、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注重提高广大财政干部特别是各级财政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水平,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
2.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密切联系财政改革与财政发展,积极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要宣传与财政中心工作特别是财政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与整顿规范财经秩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的相关法律知识,为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3.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继续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是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妥善处理学法与用法的关系,以财政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以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为目标,加快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以及与之配套的行政执法公示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4.要把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财政系统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工作要求
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各级财政干部、广大财务会计人员及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各级财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和财政执法人员。
1.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本地区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把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实施财政“十五”规划确定的各项财政改革发展任务相结合,与财政干部岗位培训教育相结合,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提高依法理财水平相结合。
各级财政部门的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本部门、本地区的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带头学习宣传财政法律法规,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广大财政干部都要积极参与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宪法和立法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国家基本法律知识,学习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财政税收法律法规,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提高自身法律素质,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水平。
各级财政部门要组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及广大财务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有关财政、财务、会计等法律法规知识,努力提高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广大财务会计人员的法律素质,增强其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自觉性。
各级财政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财政法律知识,增强全社会的财政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推动全社会财政法制的进步。
2.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积极推进财政系统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提高财政管理法治化水平。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财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制定和完善依法理财实施方案,认真总结并大力宣传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加强引导,全面推进各项财政工作的依法管理。
3.建立健全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相关制度,狠抓落实,以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律培训制度、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审核制度及任前法律知识培训考核等制度。按照《中宣部、人事部、司法部关于在全国公务员中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和进行依法行政培训的意见》要求,财政干部每年学法自学时间不少于40学时。
建立健全财政干部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按照国家公务员“十五”培训的总体规划,组织财政干部学法用法,统一组织考试,实行合格证制度,并将其作为公务员考核、任职、定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四、工作方法
1.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各级财政部门要紧密结合财政改革和财政中心工作,针对目前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既要兼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采取切实措施,落实各项制度,防止形式主义,保证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2.抓好典型,分类指导。各级财政部门要注意培养典型,充分发挥各类典型的示范作用,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探索新时期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理财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要根据不同普法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提出要求,使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3.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开展法律咨询,组织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法制宣传图片展览等;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的法制专栏、专题节目和法制系列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财政法律法规知识;继续发挥法制新闻、法制文艺等的教育引导作用,使广大公民受到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
4.普治结合,注重效果。要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在法制教育与依法理财的内容、方式上不断创新,普治兼顾,注重效果。
五、实施步骤
财政“四五”普法规划从2001年开始实施,到2005年结束。
2001年,财政部将根据规划的要求,做好动员部署工作,组织编写全国财政“四五”普法教材,举办全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骨干培训班。各地财政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做好组织、宣传、发动等工作,并组织举办普法骨干培训班,层层培训骨干。同时,要做好全国财政“四五”普法教材的征订发行工作,确保财政干部及有关单位人员学习需要。
2002年至2004年,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规划的要求,制定本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财政部将根据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举办不同形式的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培训班、研讨班、法制讲座,举办财政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并不定期地组织对全国财政“四五”法制宣传教育情况进行检查。各地财政部门要根据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安排,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既要注意做好本系统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也要注意做好全社会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省级财政部门每年1月底前,要将本地区年度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和上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上报财政部。
2005年,各地财政部门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本地区“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做好查漏补缺和总结验收工作。财政部将组织对各地财政“四五”普法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验收、总结和评比。
六、组织领导与保障措施
1.各级财政部门要把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自觉接受同级党委、人大、政府对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加强与同级司法行政部门的联系;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下级财政部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监督。
2.要进一步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各级财政部门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法制、人事教育、机关党委等部门参加的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理财领导小组。财政部将成立以财政部部长为组长的全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理财工作领导小组,由条法司、人事教育司、机关党委、干部教育中心和有关业务司局的主要领导参加,具体办事机构设在条法司。各级财政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作为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的办事机构,负责制定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做好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等工作。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所需经费,要按照中央文件的有关要求,列入各级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保证工作的有效运行。
3.要建立和实行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做到有部署、有检查。要建立健全监督与激励机制,调动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的积极性,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发展。


2001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