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优秀企业和优质农产品信息上网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1 17:20:39   浏览:801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做好优秀企业和优质农产品信息上网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


关于做好优秀企业和优质农产品信息上网工作的通知


农办市[2004]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厅(委、办、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自2004年5月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网上推介农产品工作的通知》(农办市 [2004]20号)以来,各地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网上推介农产品工作全面展开,同时配合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网上报名和展览、展示等工作的开展,信息上网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丰富了网上展厅。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网上内容不够丰富、信息处理质量不高、企业和产品信息不完整等问题,甚至有些企业和产品尚无内容介绍、无图片信息或图片质量不高。一些区域优势农产品信息还没有上网。个别省份网上推介工作力度不够大,上载信息量少。为进一步加快全国优质农产品网上推介工作步伐,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做好农产品上网推介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

  各级农业信息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网上推介农产品工作的认识,把网上推介工作纳入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工,落实职责,统筹协调,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农业信息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农业产业化、绿色食品管理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做好信息采集处理、审核、上载以及其他技术支持等工作。已经列为农业企业及产品信息上网试点的省份,要发挥带头作用,配合我部信息中心做好数据交换软件开发、部署试点及数据传输共享等工作,为全面实现部省两级网上展厅信息共享、建立统一品牌积累经验。

  各级农业信息服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提高宣传意识,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展示企业形象及产品信息。对本地区的优势或特色农产品,也要注重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同时要引导种养业大户、中介服务组织及社会团体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推介产品活动,探索网上推介新模式。

  二、健全制度,严格管理,确保上网发布信息的质量

  企业要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严格审核,把好第一道关。省级农业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对上网信息的统一复核、审定,要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审核制度,确保信息质量。农业部信息中心要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对企业和产品信息进行核实,发现虚假信息,立即取消该企业的网上推介资格,并及时通报企业所在的省级农业信息管理部门。要努力提高信息处理水平和上载信息的图文质量,做到文字规范、信息完整。企业、产品信息要附加图片和图片说明,图片要清晰精美、质量过关。

  三、用好资金,认真考评,持续开展农产品网上促销工作

  我部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各地信息上载的数量和质量、组织推介工作等情况,下拨了部分资金,用于省级农业信息管理部门组织企业上网发布信息工作补助费,要切实管好用好。我部将于今年11月底以工作简报和网上发布信息等形式,对各地上载信息的数量、质量等情况进行总结和通报。同时,在今年年底前,以省级农业信息管理部门为单位,对全年上载信息情况进行总结评比,总结评比内容包括:(1)网上发布企业和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区域性优势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其他农产品等)的数量;(2)报送农产品促销方面的动态信息的数量和采用情况;(3)举办网上推介活动情况;(4)上载的企业和产品信息的质量、图片制作质量,图片和视频信息上载总量;(5)开展宣传活动的成效、影响;(6)使用统一会展软件整合数据资源情况等。省级农业信息管理部门要对本省近年来网上促销工作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于12月20日前将总结材料报我部信息中心应用推广处,我部将于明年初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以便总结经验,挖掘潜力,持续深入地开展农产品网上促销工作。

  联 系 人:农业部信息中心应用推广处 王宏

  电话:010-64192292/72

  电子邮箱:wanghong@agri.gov.cn

  二○○四年十一月八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港澳台地区居民及外国籍公民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办法

财政部


港澳台地区居民及外国籍公民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的组织领导机构为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考试委员会),全国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考试办公室)设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具体负责考试组织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及按互惠原则确认的外国籍公民。
第四条 具有全国考试委员会认可的境内、外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或已取得境外法律认可的注册会计师资格(或其他相应资格)的人员,可申请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
第五条 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
考试范围在全国考试委员会发布的《考试大纲》中确定。
第六条 报名时限、地点,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在《报名简章》中规定。
第七条 报名人员可以在一次考试中同时报考5个科目,也可以选择报考部分科目。
第八条 报名人员报名时需交纳报名及考务费。每科80美元现钞(或等值人民币)。
第九条 全国考试办公室根据《考试大纲》组织编写、出版考试辅导教材和有关参考资料,免费向报名人员提供。
全国考试办公室根据需要,为报名人员集中举办考前辅导班。
有关考试辅导教材和参考资料的版权事项,按中国法律、法规办理。
严禁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全国或地方考试委员会、考试办公室、考试委员会委员或考试命题专家的名义举办考前辅导班。
第十条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试题文字使用中文简体字。答题应使用中文,简、繁体不限。
第十一条 全国考试委员会为报名人员集中设定考场,组织考试。
第十二条 全国考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制定的有关考试规则适用于港澳台地区及外国籍报名人员。
第十三条 每科考试均实行百分制,60分为成绩合格分数线。
第十四条 试卷由全国考试办公室集中组织评阅,考试成绩由全国考试委员会认定,由全国考试办公室通知考生。
第十五条 全国考试委员会向全部应考科目成绩合格者,颁发全科合格证书。取得全科合格证书者,可申请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
第十六条 中国注册会计师与境外相应资格的相互认可或对等免试事宜,按国际惯例和中国法律办理。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全国考试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非犯罪化与轻刑化问题

钱贵


  非犯罪化(Decrimina lization)是与犯罪化(Criminalization)和过度犯罪化(Over-crimina lization)相对应的;轻刑化是与重刑主义相对应的。当代世界刑法改革运动中,非犯罪化与轻刑化代表一种趋势。笔者以为,我国应当适时修改刑法,根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调整犯罪圈,而在具有犯罪定量因素的独特框架下更应该提供出罪的渠道,而非奉行刑法万能主义一概建议修订刑法予以规制;对我国刑法中的重刑主义应当作坚决的抵制,走轻刑化的道路。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生的少数民族犯罪,如何适应非犯罪化和轻刑化的思想,实现对少数民族犯罪的司法控制,必须进行一种现实而前瞻性的思考。
  1.少数民族犯罪的非犯罪化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伴随着世界刑法发展的始终,代表着人们对某种行为的是非评判。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文明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在变化,对是否构成犯罪也各有差异。我国刑法存在立法与司法之非犯罪化的区分。刑事立法上的非犯罪化,是立法者将原本由法律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从法律中剔除,使其正当化或者行政违法化。这种非犯罪化的途径在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通过变通或补充条例对某些犯罪行为予以非犯罪化,比如在“抢亲”风俗盛行的地方,便应当在变通或补充条例中规定抢亲中的情节较轻的人身伤害行为予以非犯罪化。但是,谈到对少数民族犯罪的司法控制,更多涉及的应该是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即在“但书”规定的范围之内操作非犯罪化。关键在如何理解“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比如,对于集体殴斗行为,少数民族地区可能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对殴斗造成的伤亡持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又如,对婚姻家庭犯罪中的干涉婚姻自由,当父母之命受到青年男女的阻挠而暴力介入的,较汉族地区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会普遍地对干涉婚姻自由的父母抱有一种同情的态度。因此,在“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把握上,应当适应各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作一种较汉族地区更为宽容的解释,使得少数民族犯罪更为广泛地依赖出罪途径实现除罪化。
  2.少数民族犯罪的轻刑化
  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殊情况,经济不发达、地域偏僻,文化落后。相对于汉族地区而言,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均有差异。立法授权少数民族地区制定变通或补充的规定,适应民族特点对某些犯罪予以非犯罪化或轻刑化。这是立法意义上的少数民族犯罪的非犯罪化与轻刑化。司法上的少数民族犯罪的轻刑化要求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兼顾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司法实践中从宽处理少数民族犯罪。为何要“处理从宽”,一般认为,是由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决定的。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是刑法犯罪和适用刑罚的依据和基础,但犯罪社会危害程度的评判既有客观依据也有主观观念的影响因素。刑法规定的犯罪与刑罚的“阶梯式”对应是基于统一法制国家内的整体而言,在具体民族地区受当地民族传统习惯和思想观念影响,或者说是当地民族特点和传统观念的制约,对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的评价可能有一定差异。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弱化乃至否定性的评价(不认为是犯罪)。对于这类犯罪,当然不能强行地在法外定罪量刑,任意地变通司法。在民族地区,一般需要从宽处理的案件包括:杀人、伤害、强奸、奸淫幼女、非法拘禁、非法搜查、投机倒把、盗伐滥伐、盗窃、抢劫、抢夺、毁坏财产、“打、砸、抢”和贩卖枪支弹药、偷越国(边)境等。也并非“从宽处理”仅限于这些犯罪,或凡是这些犯罪都应该从宽处理。处理时应当严格把握“行为与民族特点相联系”的原则,只有受其风俗习惯、传统观念、文明程度、宗教信仰等制约而表现出来与其民族特点有联系的危害行为,才适用从宽特殊刑事责任原则。对少数民族犯罪一般从宽不仅仅是量刑上的总体轻缓,还体现在更多地选择短期自由刑,更多地判处缓刑。而在执行阶段,我以为,对少数民族犯罪的减刑、假释应当比汉族犯罪适当从宽掌握。


北安市人民法院 钱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