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西部地区国际教育交流与出国留学工作研讨会暨“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签约仪式会议纪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23:24:10   浏览:990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西部地区国际教育交流与出国留学工作研讨会暨“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签约仪式会议纪要》的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西部地区国际教育交流与出国留学工作研讨会暨“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签约仪式会议纪要》的通知


教外厅〔2002〕9号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部署。积极开展西部地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快急需人才的培养,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为此,我部启动实施了一系列扶持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重点工程,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2002年9月19日至23日,西部地区国际教育交流与留学工作研讨会暨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签约仪式在云南昆明市举行。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做好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的执行工作,现将会议纪要印发你们。希望你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开创出国留学新局面、加快急需人才培养做出新的贡献。

西部地区国际教育交流与留学工作研讨会暨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签约仪式会议纪要

  2002年9月19日至23日,西部地区国际教育交流与留学工作研讨会暨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签约仪式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云南省副省长梁公卿出席了会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同志和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青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一)会议认为,在公费出国留学方面,西部各地区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发展势头很好。但是,由于西部地区本身的自然条件、地域特征以及经济、教育发展的现状,在国家公费留学人才培养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西部地区每年国家公费派出的出国留学人员的规模远低于中部和东部发达地区,自费和单位公派因可支付能力的制约规模也尚小;
  
(2)国家公费留学一直是西部地区出国留学的重要渠道,因西部地区人员与其他地区相比竞争力相对较弱,每年的录取比例较小,在整个西部地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均不够,与西部地区所占的地域面积和人口比例不相称,不少业务骨干希望能以国家公派的方式出国学习的需求尚得不到满足;
  
(3)国家留学基金从申请、派出、管理到回国等工作环节中,派出单位的作用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加之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现象,很多单位在选派国家公派留学的工作中积极性不是很高。

  (二)根据2002年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会议探讨了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创西部地区出国留学的新局面以及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的具体措施。西部各地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就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与合作、公费出国留学、吸引在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创业的相关政策等方面作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会议明确了两个工作重点,一是深化选派工作改革,二是加大回国工作力度。对此会议提出了几点希望:
  
(1)西部地区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思想要再解放一点,观念要再更新一点,工作要更主动一点;
  
(2)未签约省份如认为有需要,也应抓紧项目启动工作,积极落实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配套资金,组织人员做好项目的选派、管理等各项工作;国家留学基金委应积极支持所有尚未参与该项目的省份,尽快加入该项目,以促进西部人才的培养工作和西部地区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3)积极争取企业等其他非教育部门对出国留学工作的支持,逐步将西部地区的教育外事工作做大做好;
  
(4)今后西部地区的出国留学工作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增加成建制的派出项目,具有西部地区特点的项目可向教育部申报。
  
(5)要加强西部派出人员的外语培训工作,以保证留学质量和效益。

  (三)会议指出,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与我国西部地区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合作设立的,结合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旨在加大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力度,支持西部开发建设。这是教育部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实施的一系列扶持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教育部党组对此非常重视,多次指示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切切实实地向西部地区倾斜,加大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较大支持。
  
最近,教育部党组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认真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即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在支持西部的教育发展方面,我们也要本着创新、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新途径。
  
西部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比较优势,要充分发挥好这一优势。我们正在向知识社会、知识经济转变,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除在电信、金融、保险等特殊领域有一个过渡期外,西部和东部的改革开放政策应是一致的。大家处于同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西部地区还有后发优势。
  
无论是比较优势还是后发优势,根本的一条还是靠人才。西部发展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基础在教育和培训。

(四)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签约仪式上对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
  
要按照江泽民同志“5.31”讲话和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的精神,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
  
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的特殊性体现了公费出国留学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在人员选拔上,坚持个人申请与单位推荐相结合的原则,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注意尊重推荐单位的意见;
  
(2)坚持专家评审、公平竞争的原则,实行国家专家和地方专家相结合的办法,注意尊重地方专家的评审意见;
  
(3)在签约派出上,实行留学人员与留学基金委和地方政府共同签约的办法,注意地方积极性的发挥;
  
(4)在每年的评审时间上,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每年也可以评审两次;
  
(5)西部项目可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除以科技、经济等学科为主外,也要逐步根据需要开展包括工商、管理、金融、保险、法律等应用型学科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希望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宣传,认真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签约仪式只是个开始,希望还没有签署协议的几个省区积极落实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启动。在项目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希望大家就具体的方式方法多提建议,我们应齐心协力,共同探索,注意总结改进,将这个项目作出成效。
  
总的来说,我们应坚持“三个走入”。一是让双边、多边的项目和资金进一步走入西部;二是让国家公费出国留学项目进一步走入西部;三是让在外优秀留学人员进一步走入西部,积极将“引智计划”、“春晖计划”落实好,不断开创西部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局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武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

湖北省武汉市人大常委会


武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

  (2004年11月26日武汉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2005年1月19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节约用水工作。

  第三条本市节约用水工作应当在保障合理用水的前提下,减少用水浪费,提高水利用效率。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四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城市节约用水工作,市城市节约用水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市节水监管机构)负责本市城市节约用水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蔡甸、江夏、东西湖、汉南、黄陂、新洲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城市节约用水的管理工作,其城市节约用水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区节水监管机构)在市节水监管机构的指导下,负责本区城市节约用水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制定统一的城市节约用水规划。

  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对节约用水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应当加强水法律、法规、水科学知识以及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意识。

第二章 计划用水
  
  第八条节约用水实行居民用水户和非居民用水户分类管理。

  本条例所称非居民用水户是指市人民政府规定实行计划用水的用水户。对非居民用水户用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规定,实行计划管理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本条例所称居民用水户是指除非居民用水户以外的其他用水户。居民用水户用水的水价计价方式及节约用水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计划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用水定额标准、水资源和供水状况、用水需求和节约用水规划组织制订全市年度用水计划,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

  第十条国家和省尚未制定用水定额的行业,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订该行业的用水定额,按照规定程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十一条非居民用水户应当每三年进行一次水平衡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及时改正用水浪费问题,提高合理用水水平。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水平衡测试的具体实施办法并予以公布。

  水平衡测试可委托具有相应技术力量的专业单位进行,也可由非居民用水户按照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实施办法自行测试。

  第十二条用水计划的下达、核定和调整,应当遵循公开、公正、便民和效率的原则。

  用水计划应当满足非居民用水户生产经营合理用水的需要。

  第十三条节水监管机构应当按照全市年度用水计划、用水定额标准、相应的产业政策、非居民用水户的合理用水水平及其发展规划,于每年11月1日前向非居民用水户下达下一年度的用水计划。

  尚未制定用水定额的行业的非居民用水户,其年度用水计划参照该用水户上年度用水总量、生产经营状况等予以核定;新设立的非居民用水户,其年度用水计划按照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予以核定。

  非居民用水户需要调整用水计划的,应当在接到用水计划后三十日内向节水监管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水平衡测试报告等相关资料,节水监管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作出是否同意调整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同意。

  第十四条非居民用水户因生产经营和事业发展需要增加用水计划的,可向节水监管机构提出补办调整用水计划的申请。节水监管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日内进行核实、调整。逾期未作出核实、调整的,视为同意。

  第十五条因建筑施工等需要临时用水的,建设单位应当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施工设计图向节水监管机构申请用水计划,节水监管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作出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同意。

  第十六条非居民用水户对节水监管机构批准、核定的用水计划有异议的,可以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节水监管机构批准用水计划行为的监督检查,发现批准的用水计划不合理的,应当予以调整。

  第十七条用水应当计量。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水户的用水量,由节水监管机构参照供水企业提供的计量数据予以核定;使用自建设施供水或地下水的非居民用水户的用水量,由节水监管机构直接计量。

  用水计量器具属于国家强制性检定范围的,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强制检定。

  第十八条用水计划按期进行考核。节水监管机构应当及时掌握非居民用水户执行计划用水的情况,对初次超计划用水的,应当查清事实,并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确因生产经营和事业发展等原因造成超计划用水的,应当主动增加其用水计划;

  (二)因设备陈旧、管网老化等原因造成超计划用水的,应当下达书面通知,给予其合理的整改期限,并指导其进行整改;

  (三)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超计划用水的,应当下达书面通知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

  第十九条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

  非居民用水户在接到节水监管机构下达的超计划用水整改书面通知后,在规定期限未完成整改或者虽经整改但仍发生超计划用水的,除按计量缴纳水费以外,节水监管机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征收超计划加价水费:

  (一)超出计划百分之三十以下的部分按标准水价的两倍征收;

  (二)超出计划百分之三十(含百分之三十)以上至百分之四十以下的部分按标准水价的三倍征收;

  (三)超出计划百分之四十(含百分之四十)以上至百分之七十以下的部分按标准水价的四倍征收;

  (四)超出计划百分之七十(含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部分按标准水价的五倍征收。

  拒不缴纳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的,节水监管机构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征收的超计划加价水费全额上缴财政。

  第二十条非居民用水户取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应当经过科学论证,并依法办理取水许可手续,所取水量一并纳入该用水户用水计划管理。

  第二十一条在城市用水总量需求超过总供给能力或者局部地区用水紧张、需要确保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时,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决定对部分非居民用水户采取限制用水措施并提前予以公告。



第三章 节约用水



  第二十二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向社会公布节水型设备、产品名录,引导用水户使用和采用节水型设备、产品。

  国家已经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或者生产经营中的使用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

  第二十三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采用再生水利用技术,鼓励利用再生水,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

  第二十四条节水监管机构应当帮助和指导用水户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加强用水监督,发现用水浪费的,应当立即制止或者责令限期整改。

  节水监管机构应当指导非居民用水户采用节约用水技术、工艺和设施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二十五条物业管理单位、房屋产权单位和用水户应当加强对内部供水管网、用水设施设备和器具的维护管理,采取防渗、防漏措施,降低漏损率,防止水污染。

  第二十六条居民用水户应当节约用水,采用节水型器具,不得将生活用水用于生产、经营。

  第二十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约用水措施和方案,配套建设节约用水设施。节约用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项目设计审查应当包括节水设计审查的内容。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当包括节约用水配套设施的内容。建设项目的节约用水设施未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八条非居民用水户应当按照规定使用和维护节约用水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不得擅自停止使用节约用水设施。

  第二十九条经营洗浴、游泳、水上娱乐、洗车等耗水量高的行业的非居民用水户以及以水为原料生产饮料、纯净水等产品的非居民用水户应当安装节约用水设施或者采用符合国家规定的节水工艺,提高水的利用率。

  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用水,应当实行装表计量计价;有条件的,应当优先使用江、河、湖泊、塘堰的水和再生水。

  第三十条供水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供水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管理,防止漏损,对老化的供水管网,应有计划实施更新改造;发现供水设施设备漏水或者接到漏水报告后,应当在两小时内到达现场,及时修复。节水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供水设施维护管理单位节约用水工作的监督检查。

  供水管网漏损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第三十一条节水监管机构应当加强节约用水统计工作,建立节约用水统计制度。

  非居民用水户应当建立节约用水管理制度,按规定向节水监管机构报送节约用水统计资料;供水企业应当按月向节水监管机构提供非居民用水户的用水量和相关资料。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节水监管机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居民用水户将生活用水用于生产经营的,责令改正,可并处一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非居民用水户超过国家规定时间后仍安装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用水器具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建设项目的节约用水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四)经营洗浴、游泳、水上娱乐、洗车等耗水量高的行业的非居民用水户以及以水为原料生产饮料、纯净水等产品的非居民用水户未安装节约用水设施或者擅自停止使用节约用水设施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供水设施维护管理单位未按规定对供水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管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造成水严重浪费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供水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对直接责任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生产、销售或者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三十五条水行政主管部门、节水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条例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科学技术部


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1988)及有关规定,为加强实验动物管理,保障科研工作需要,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与实验动物工作有关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 实验动物许可证包括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及有关商业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适用于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组织和个人。

许可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印制、发放和管理。

同一许可证分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四条 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建立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负责检测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单位的实验动物质量及相关条件,为许可证的管理提供技术保证。

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的认证按照《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国科发财字[1997]593号)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进行办理,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通过计量认证。

尚未建立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委托其他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负责实验动物质量及相关条件的检测,且必须由委托方和受委托方两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签定协议,并报科技部备案。

第二章 申 请

第五条 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实验动物种子来源于国家实验动物保种中心或国家认可的种源单位,遗传背景清楚,质量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

2. 具有保证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质量的饲养、繁育、生产环境设施及检测手段;

3. 使用的实验动物饲料、垫料及饮水等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

4. 具有保证正常生产和保证动物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及检测人员;

5. 具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

6. 生产的实验动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7.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申请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使用的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必须来自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质量合格;

2. 实验动物饲育环境及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3. 使用的实验动物饲料符合国家标准;

4. 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实验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人员;

5. 具有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请实验动物生产或使用许可证的组织和个人向其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提交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申请书(附件1)或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申请书(附件2),并附上由省级实验动物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及相关材料。

第三章 审批和发放

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负责受理许可证申请,并进行考核和审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受理申请后,应组织专家组对申请单位的申请材料及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和现场验收,出具专家组验收报告。对申请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其生产用的实验动物种子须按照《关于当前许可证发放过程中有关实验动物种子问题的处理意见》进行确认。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在受理申请后的三个月内给出相应的评审结果。合格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签发批准实验动物生产或使用许可证的文件,发放许可证。

第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将有关材料(申请书及申请材料、专家组验收报告、批准文件)报送科技部及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条 实验动物许可证采取全国统一的格式和编码方法(附件3、附件4)。

第四章 管理和监督

第十一条 凡取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实验动物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在出售实验动物时,应提供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附件5),并附符合标准规定的近期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报告。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内容应该包括生产单位、生产许可证编号、动物品种品系、动物质量等级、动物规格、动物数量、最近一次的质量检测日期、质量检测单位、质量负责人签字,使用单位名称、用途等。

第十二条 许可证的有效期为五年,到期重新审查发证。换领许可证的单位需在有效期满前六个月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按照对初次申请单位同样的程序进行重新审核办理。

第十三条 具有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在接受外单位委托的动物实验时,双方应签署协议书,使用许可证复印件必须与协议书一并使用,方可作为实验结论合法性的有效文件。

第十四条 实验动物许可证不得转借、转让、出租给他人使用,取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也不得代售无许可证单位生产的动物及相关产品。

第十五条 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需变更许可证登记事项,应提前一个月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如果申请变更适用范围,按本规定第八条至第十三条办理。进行改、扩建的设施,视情况按新建设施或变更登记事项办理。停止从事许可范围工作的,应在停止后一个月内交回许可证。许可证遗失的,应及时报失补领。

第十六条 许可证实行年检管理制度。年检不合格的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吊销其许可证,并报科技部及有关部门备案,予以公告。

第十七条 未取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实验动物生产、经营活动。未取得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使用的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来自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单位或质量不合格的,所进行的动物实验结果不予承认。

第十八条 已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或生产、使用不合格的动物,一经核实,发证机关有权收回其许可证,并予公告。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许可证发放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以及本办法的规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军队系统关于本许可证的印制、发放与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由军队主管部门执行。

第二十一条 各部门和地方可根据行业或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实施细则,并报科技部备案。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科学技术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二○○二年一月一日起实施。




附件:
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附件.doc
http://www.most.gov.cn/Attach/att_ZCFLGZ_23_1.doc